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土地利用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土地利用率percentage of land used

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 ❶土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势的高低, 土壤的肥瘠, 雨量的多少, 气温的高低,以及动物、植物、矿产的分布情况等。有许多土地人类尚不能利用, 例如高山、沙漠、峭壁、陡坡、未经风化的岩石、积雪深厚的冰盖地等。
❷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土地利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又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一块不适于利用的土地可因技术条件的改变变为可以利用的。故技术进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
❸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病和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土地利用不可能合理, 土地利用率也出现经常变化的情况, 如由于农业危机引起耕地的荒废。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经营方式, 往往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浪费和污染。土地利用率的变化, 可以从数量上分析资本主义在土地利用方面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改造农业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可靠性。土地公有制使土地可以按照国民经济需要和资源特性得到合理利用。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其中, 山地、高原、丘陵约66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9%; 平原和盆地约295万平方公里, 仅占31%。中国土地利用结构按1988年的统计:耕地约9 589万公顷(14亿亩),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 森林11 525万公顷(17.3亿亩), 占12%; 草原面积31 908万公顷(47.9亿亩), 占33.2%; 淡水水面1 664万公顷(2.5亿亩), 占1.7%; 城镇、村庄、道路用地约2 600万公顷(约4亿亩), 占2.6%。沙漠戈壁19亿亩,占13.2%; 裸露石山6.5亿亩,占4.5%; 沼泽1.6亿亩, 占1.1%; 冰川1亿亩, 占0.7%; 其他30.2亿亩,占21.0%。此外还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约150万平方公里的浅海大陆架。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尚未纳入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还很多, 土地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 中国人口众多, 平均每人占有土地资源数量较少, 而且土地资源后备数量不足, 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上还出现过度负荷、超载利用的现象,破坏了土地资源。中国土地利用的重要政策之一是在保护土地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尽力扩大农业用地, 把全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都充分利用起来,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有: 扩大农业用地, 有计划地开垦荒地, 变宜垦地为耕地。中国的荒地资源约为16亿亩左右。其中,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 宜于开垦为耕地的约为5.3亿亩。改造荒地是把荒地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农业用地, 如利用荒地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 把荒地加以改良, 使之变成天然牧场和人工牧场; 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水面, 包括湖泊、海港、滩涂、水库、池塘、渠道等变成渔业和各种养殖业的用地; 把一切丘陵山区变成各种农副业的生产原料基地等。
提高土地利用率应注意因地制宜,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能为了扩大耕地、扩大粮田面积而破坏山林和草原, 缩小湖泊水面, 使林业、牧业和渔业生产受到损失。在扩大农田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上,还应重视保护土地, 防止水土流失;改造沙漠, 防止土地质地变坏。
土地利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它的高低只说明各类土地的利用在数量上的变化状况, 并不能反映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的质量指标。在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或粗放经营的情况下,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仅说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土地资源的被破坏。应用土地利用率指标必须结合对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保护等有关内容的分析,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地利用率land use capability

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已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在不影响水土保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大力开垦适宜利用的土地,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一个区域范围或一个生产单位内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土地利用率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利用一切可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业。(2)从时间空间上提高土地利用率。从时间看可在一年中或一个轮作周期中提高利用次数,从而提高利用率,从空间上看对土地的充分利用方法包括进行间作、套种、混种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耕地利用率、复种指数、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非生产用地占用率等六种。我国人均用地指数较低,土地资源宝贵,但城市用地利用率不高,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综合效益。因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是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

☚ 土地容积率   以地养地 ☛
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的总面积 (包括已利用的、未利用的) 之比。

☚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管理 ☛
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具体包括: (1) 土地农业利用率。指一定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单位的农业用地 (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衡量土地的农业利用程度。(2) 垦殖指数。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衡量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3) 复种指数。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例关系。用于表明耕地的利用程度。(4) 水面利用率。指已利用水面占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衡量水面的利用程度。(5) 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 (按成林郁闭面积计算) 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衡量土地的林业利用程度。(6)草原载畜量。指每平方公里草原饲养牲畜的头数。用于说明牧区草原利用程度。

☚ 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率 ☛
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由于土地对人类的用途很多,故土地利用的门类相当复杂,概括起来,可将人类利用土地的主要目的分成两类: (1) 生活资源的获得,即由土地获得各种维持生活的资源,广义而言,农、林、牧、副、渔、工、矿及动力等生产资源,均取之于土地;(2) 生产与生活基地的提供,包括各种生产事业所需的场所,与人们生活上所需居住、交通、娱乐及其他一切活动的基地。土地利用率受如下因素的影响:(1) 土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势的高低,土壤丰度,气候是否适宜,雨量的多少,气温的高低,以及动物、植物、矿产品的分布情况等。(2) 社会经济条件。如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工业化的进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情况。(3) 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土地利用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不适于利用的土地可因技术条件的改变而成为可以利用的,因此,技术进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4)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在土地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土地利用不可能合理,如由于农业危机引起耕地的荒废; 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往往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环境污染等现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了可能性,土地公有制使土地可以按照国民经济需要和资源情况得到合理利用。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 (1) 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 (2) 提高土地利用率,包括把荒地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农业用地,防风固沙,把戈壁变成绿洲,把一切可利用的水面变成渔业和各种养殖业的用地等。(3) 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率指标的特点是只能说明各类土地的利用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而不能反映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的质的变化,在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或粗放经营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反而说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因此,对于土地利用率指标的应用必须结合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保护等有关的内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土地评价   土地补偿费 ☛
000049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