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僚 土僚僚族群中的一支,今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中的一支先民。民国《新编麻栗坡地志资料》说:“土僚人,系本地土著。……其种类可分为三种:一、搭头土僚,其类女人服长裙,衣小,黑色。头一纂纽于顶上,以巾裹发贯下;二、尖头土僚,其性质礼教与土僚相似,只是女人头上以包尖为美,故名;三、平头土僚,有以上两类大多相同,惟女人头纂是平的,亦因故名。” ☚ 山僚 花土僚 ☛ 土僚部分壮族旧称。自称布土,亦称土佬,意为“土人”,或“土著僚人”。分布于今广西、云南等地。元、明、清时,滇东南有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之分。以农耕稻作、击铜鼓、椎髻跣足、嗜犬肉、行犬祭等为共同特征,部分行“打牙”(凿齿)习俗。来源于骆越、鸠僚、俚僚古族。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钦州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又(道光)《云南通志》引《清职贡图》云:“土僚,一名土老,亦名山子,相传为鸠僚种。”今通称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