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图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图经 永兴二年[154年]三月甲午,望[巴郡太守]上疏曰:谨按《巴郡图经》,境界南北四千,东西五千,周万馀里,属县十四……。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评】《巴郡图经》(己佚)是现在见于著录的最早图经。 隋大业中[605—616],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五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 《隋书·经籍志二》 【评】图经之名,见于东汉,但其大量出现至隋唐。在隋朝,由中央政府倡导编撰各地图经、图志,尔后汇集成全国成书。 (艾素珍) 虽大宛以来,略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风土,服章物产,全无纂录,世所弗闻。……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详众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客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 《隋书·裴矩传》 【评】裴矩《西域图记》是我国古代关于新疆和中亚的重要地理著作,可惜图文皆佚。唯一可供研究的此书自序载于《隋书·裴矩传》中。 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请州图每三年一送职方,今改至五年一造送。如州县有创造,及山河改移,即不在五年之限,后复故。 《唐会要》卷五九《职方员外郎》 【评】至唐代,不仅设有专门官员掌管图经,且规定全国各州、府需定期造送图经。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類别 > 圖經 圖經 tújīng 亦稱“圖說”。文字外配有圖畫說明的書籍。《隋書·經籍志》有《冀州圖經》、《幽州圖經》等。唐人蘇頌有《本章圖經》。《通志·藝文略·地理類》“圖經”一門,列圖經三十三部,一千七百餘卷。宋人周敦頤有《太極圖說》,明人王徵著有《諸器圖說》並譯有泰西鄧玉函所撰《奇器圖說》。 图经见本草图经条。 图经又称“图志”、“图记”。图即地图,经为地图的文字说明。现知最早以图经为名的是东汉《巴郡图经》。唐宋盛行。南宋以后,逐渐被定型地方志取代。 图经 图经志书。 ☚ 固 国书 ☛ 图经书名,北宋李宗谔撰,《宋史·艺文志三·史部·地理类》有著录,一作九十八卷,又作七十七卷。 图经即 《隋州郡图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