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guó jì mào yì biāo zhǔn fēn lèiстанд ция междунарóдной торгóвли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Trade Classification,SITC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1950年编制的建议各国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1960年、1974年进行过修改。现在国际上通用的1974年修订本,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是: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0); 饮料及烟类 (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成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6);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 (8); 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编码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类 (Section)、章(division)、组(group)、分组(Sub-group)、项目(item)、子目 (Sub-item) 等级别。澳门对外贸易统计亦采用该分类目录。 ☚ 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统计分类,用于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研究分析。世界各国对外贸易体制和外贸商品分类不同,为使各国外贸统计资料可以互相比较,原国际联盟于1938年编制出版了“国际贸易统计最低限度商品一览表”。之后,随着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可比的外贸资料,联合国于1951年出版了SITC的最初版本,1961年出了修订本,1975年出了修订第二版。目前,各国际组织和各国统计中的国际贸易统计资料基本上都按这个版本分类。SITC采用5级分类,5位数编码。共分10大类(Section),67类(Divition),261 组 (Group),1033 小 组(Subgroup),3118品目(Item),品目以下还有更细的分类,但不编码。SITC对每个编码品目还列出相应的“布鲁塞尔海关税率商品分类”(BTV)和“经济粗分类”(BEC)的编码,以便于互相对照。参见“布鲁塞尔海关税率商品分类”、“经济粗分类”条。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起草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别在1960年和1974年进行了修订。在1974年的修订本里,把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它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在标准分类中,目录编号采用5位数。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这个标准分类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1981年起实行的新的商品分类标准就是以该标准分类为基础,结合我国进、出口货物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 ☚ 暂时进口 进出口商品分类 ☛ 0000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