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各类或某种商品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中的商品通常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其中0类到4类称为初级产品,5类至8类称为制成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反映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在国际贸易中,长期以来初级产品比重大于制成品。从1953年起发生变化,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比重,达到50.3%,初级产品为49.7%。此后制成品升至2/3以上,初级产品下降至1/3以下。发达国家工业品出口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则以初级产品为主。澳门由于资源缺乏,进口产品不少是初级产品,出口的产品则绝大部分是制成品。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modity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各类国际贸易商品在国际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组成。广义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狭义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货物在各国(地区)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对一个国家而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关系。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组成情况。如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组成情况、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组成情况等。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无形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有形商品的比重下降及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类别,通常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分类。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把商品分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初级产品包括没有经过加工或经过少量加工的农业原料、矿产原料、燃料和食品。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如机械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等。例如联合国编制的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把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其中,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工业制成品。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或各类商品在一国出口与进口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比重表示。就广义国际贸易而言,由货物与服务构成。在狭义的国际贸易,即货物贸易中,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货物贸易共分为十大类,分别是: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草(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它商品(9)。0到4类为初级产品,5到8类为制成品。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可以表明世界经济或一国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状况。 ☚ 进出口贸易额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同类别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中商品类别一般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前者包括食品、原料和燃料; 后者包括机器设备、化学产品和其他工业品。在大类商品内又分若干个小类。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各类进出口商品的组成是它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由该国的社会制度、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所决定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工业制成品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初级产品价格偏低,工业制成品价格偏高,在这种不等价交换中,发展中国家受尽剥削。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改变商品结构,以改善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进口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