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生产内在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生产内在说

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学说。即: 国外市场因政府管理和控制以及信息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完全性,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不能顺利地进行,于是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开辟内在性的渠道作为自由贸易的替代方法。通过内在化,跨国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配量和世界经济最有效的运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日趋复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方面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输入证券投资,两种方式并存。因而以利差为动机的完全竞争说越来越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1976年巴克利和卡逊在其论著 (跨国公司的未来) 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生产内在说,用以解释直接投资这种资本流动现象。A·卢格曼根据内在说的分析线索,探究内在化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概括了该说的基本内容。
该说认为: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直接投资的兴旺是因为存在着产品或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存在着造成市场分割的政府或企业对竞争的某些干预。在内部化理论中,市场不完全性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巴克利和卡逊认为,这种市场不完全性有两个基本形式:一是技术等知识产品市场不完全; 二是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前者产生了水平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后者产生了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司。知识产品内部化是战后跨国公司发展的最基本动因。这种市场不完全性,使跨国企业在国内市场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国外生产加以利用。同时,任何一个跨国企业,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还包括销售、研究与开发等流通过程,促使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而中间产品与原材料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易成本很高,这将导致企业将完全由市场连接和组织的各项活动得由内部渠道进行,置于统一的所有权控制之下。故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和控制权的扩张,其结果是以企业管理机制来代替市场,来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资源配置。跨国公司规模扩张的界限,则由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贸易成本的均衡点决定。
后来,美国麻理省工学院经济学教授C·D·金德尔伯格根据投资学家斯蒂芬·海默关于直接投资属于不完全竞争理论范畴的论断,建立了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即所谓的H/K模型。他认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当地公司比一家外国公司占有某种优势。因为后者远在异国他乡,旅途往返和通讯联系使经营费用较高,尤其是与当地发生误解时,往往要付出高昂代价。为了压倒当地公司那种坐地得利的内在优势,来自外国的企业就必须拥有为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另外一些垄断优势,诸如产品差别、销售技巧、管理才能、先进技术、规模经济等等。外国资本正是利用这些优势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这就是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他用计算永久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简单公式加以概括: C=I/r式中,C表示资产价值; I表示资产所提供的收益流量; r表示市场利率。外国在他国购买一项有益资产,如企业,可以比当地居民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满足于较低的r,而是因为他们能赚取较高的I。同时,直接投资者的其他行动,诸如他们在东道国以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利率获得借款,投资集中于寡头垄断工业,投资朝两个方向移动,以及坚持完全的所有权,等等,都说明起决定作用的是I,而不是r。

国际生产内在说

国际生产内在说

70年代,继完全竞争说之后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日形复杂,以市场的完全竞争为条件、以利差为动机的完全竞争说越来越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例如,战后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方面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输入证券投资,两种方式并存,这就不能用完全竞争说来解释;又如,一些国家既在外国直接投资,又接受他国直接投资;再如,跨国企业往往不利用目前已很高效的国际市场同他国企业交换产业以实现国际分工,而要向外国直接投资;这些现象也不能用完全竞争说来解释。于是,1976年布克雷和卡逊提出了国际生产内在说,用以解释直接投资这种资本流动现象。A·卢格曼根据内在说的分析线索,探究内在化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概括本说的基本内容,即:国外市场因政府管理和控制以及信息和工艺关系而产生的不完全性,使得国际贸易与投资不能顺利地进行,于是跨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开辟内在性的渠道作为自由贸易的替代办法。通过内在化,跨国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度配置和世界经济最有效的运行。亦即,这一学说的前提假设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引起直接投资的诱因是跨国企业的内在性。再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C·D·金德尔伯格(1910年~? )根据投资学家斯蒂芬·海默关于直接投资属于不完全竞争理论范畴的论断,建立一个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即所谓H/K模型,从而把国际生产内性的概念加以具体化。首先,他论证: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当地公司比一家外国公司本来就占有某种优势。因为后者远在异国他乡,旅途往返和通讯联系使经营费用较高;尤其是与当地发生误解时,往往要付出高昂代价。为了压倒本地公司那种坐地得利的内在优势,来自外国的企业就必须拥有为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另外一些垄断优势,诸如产品差别,销售技巧,管理才能,先进技术,规模经济,等等。外国资本正是利用这些优势来追求最大限制的利润。这就是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他用计算永久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简单公式加以概括:

这里,C代表资产价值,I代表资产所提供的收益流量,r代表市场利率。外国人在他国购买一项有收益的资产,例如一家企业,可以比当地居民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不是因为他们满足于较低的r,而是因为他们能赚取较高的I。同时,直接投资者的其他行为,诸如他们在东道国以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利率获得借款,投资集中于寡头垄断工业,投资朝两个方向移动,以及坚持完全的所有权,等等,都说明起决定作用的是I,而不是r。
国际生产内在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是一种微观分析,没有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分析跨国企业的国际生产与分工,同时,它也忽视了工业组织与投资场所等问题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 完全竞争说   国际生产综合说 ☛
000024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