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防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防经济学

又称“军事经济学”、“防务经济学”、“战争经济学”。研究军事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经济角度考察国防中的战略、策略、技术途径和管理方法问题。主要内容有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投资的合理分配、国防科研费和国防装备费的使用、国防建设的经济效益、国防经济计划管理的理论问题等。

国防经济学

亦称“国家安全经济学”、 “国家防御经济学”或“军事经济学”。研究国防经济结构、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的经济理论与规律的一门学科。

国防经济学National Defence Economics

研究与保障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及与此相应的经济关系的学说。它是介于军事科学和经济科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揭示国防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战争的经济准备和经济保障提供经济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国防与经济的关系,国防发展战略,国防经济体制和结构,以军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环节的国防经济活动,国防经济动员和国防经济科学管理等。它受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因素的约束,体现着本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军事战略的特征和要求。

国防经济学

研究国防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亦称军事经济学(Military Economics)。
国防经济是指国防建设和战时军事活动中的经济活动,包括国防建设投资,军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军用品生产和劳务等等。战争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经济是国防和战争的基础。
国防经济学 (Defense Econo-mics) 以国防建设和国防军事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领域,以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国防中的战略、策略、技术途径和管理方法,研究国防建设中如何提高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益,揭示国防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现代国防经济已形成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经济体系。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国防领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国民收入分配中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结构、规模和比例关系;(2)国防经济战略思想和策略问题,包括军费的来源、数量和投资方向,国防工业的生产力发展目标和水平;(3)国防生产力配置和内部结构; (4) 军事基地和国防工程的战略价值和经济评价; (5)军事经济后勤和综合管理,包括用于以军事为目的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等的储备、管理、供给和运输的规律,计划、价格、经济核算等经济杠杆在军事经济活动中的运用,国防经济效益的计算及实现途径;(6)国防经济体制,包括各军兵种、各部门设置的国防经济原则,军事生产力的合理经济组织形式等。
在历史上,最早论述军事对人力、物力和财力依赖关系的人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西方国家研究国防经济问题最早的是亚当·斯密 (AdamSmith)。后来,李嘉图(David Ri-cardo) 和克劳塞维茨 (Carl VonClausewitz) 也研究过战争和经济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国防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赫尔斯特(F. M. Hirst)和福利经济学派的庇古(A.C.Pigou)。庇古1921年的著作《战争的经济学》(《The PoliticalEconomy of War》)较有代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兰德公司经济部人员希通 (C. T. Hiten) 和麦基因(R. C. Mckean) 1960年在哈佛出版的 《核时代国防经济学》 (《TheEconomics of Defence in the Nuclear Age》)一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把国防经济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经济与战争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了科学的揭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原则。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亲身参加并领导了革命战争,丰富了国防经济学的理论。在苏联,五十年代以来对国防经济学的研究论著较多。近年来,我国有关研究机关和院校对国防经济学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985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防经济学的讨论会,钱学森等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践相结合,建立国防经济学,并指出国防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如系统工程、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国防经济学是军事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涉及到经济、技术、军事等许多领域。从国防和军事需要出发,还可细分为国防工业经济管理,国防经济计划,国防经济统计等分支学科。
阅读书目:《现代资本主义军事经济学选集》 (《Воен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капитализма》 М,1975.) Л.М. 格洛莫夫 (Л. М.Громов)和Р.А. 法拉玛兹娅 (Р.А. Фарамазян)著,1975年版;《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Военнаяэкономика CCCP в период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иы》 М.,1948) Н·А. 沃兹涅先斯基 (Н.А.Возне-сенский)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第1版; 《国防经济学》(《Defense Economics》Se.Martin’sPress New York,1980)〔美〕盖温·肯尼迪(Gavin Kennedy)著; 《日本国防的经济学》〔日〕石井洋著,日本钻石出版社出版; 《军缩の經濟学》宫崎勇著,东京岩波书店1964年。

国防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guofang jingjixue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研究国防经济活动过程、国防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运动规律的学说。它是军事学和经济学的边缘学科,研究的对象既涉及国防领域,又涉及经济领域;其理论体系既体现了军事科学的某种特点和规律,也体现了经济科学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其基本任务是揭示国防经济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国防经济建设和战争的经济保障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类似的范畴有“军事经济学”、“防务经济学”等。
在古代,人们就有一些关于国防(军事)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例如中国管子的“富国强兵”思想、孙子的“因粮于敌”思想、晁错的“屯田治塞”思想、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等;在外国,有古希腊色诺芬的“军费的消费性”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战争目的在于财富”的思想等。而最早且比较系统研究国防经济的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也探讨了战争财政问题。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系统地研究和阐发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军事经济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编辑F.W.赫斯特于1914年在伦敦出版《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标志着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世界国防经济进入了大机械兵器的崭新时代;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赫斯特作为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杂志的编辑,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写过大批战争财政方面的文章,因此,出版国防经济学的专著就顺理成章。战后的1921年,英国著名的福利学派领袖A.C.庇古出版了《战争经济学》,把国防经济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围绕着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中外专家纷纷著书立说,例如,中国1932年出版的李良所著《战时经济概论》;苏联1935年出版的M.莎维茨基的《战争经济学》;德国1935年出版的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争论》、K.黑斯的《战时经济思想》;法国1935年出版的艾莱雷的《战时国家的经济组织》;中国1937年出版钱俊瑞的《中国国防经济建设》;1938年出版马寅初的《抗战与经济》;德国1938年出版S.波索尼的《总体战的国防经济》;法国1939年出版A.皮阿太的《战争经济学》等。其中,1940年出版、重庆大学教授董问樵所著的《国防经济论》较有代表性。此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范畴和体系。二战后,国防经济学的研究更着眼“冷战”的特点,相继出版了希奇、麦基因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施莱辛格的《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盖文·肯尼迪的《防务经济学》等。
国防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它由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系列理论内容所组成:战争经济本原论、国防经济潜力论、国防消费需求论、国防分配论、国防流通论、国防生产论、国防财力论、国防人力论、国防科技论、国防工业论、国防交通邮电论、国防农业论、战略物资储备论、军品外贸论、国防经济效益论、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论、国民经济动员论、战时经济统制论、经济战争论和经济复员论等,以战争经济本原论为研究起点,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一致。贯穿于这些理论的中心线索则是国防(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述20论中,前6论为基础理论,后14论为应用理论。另外还有史学理论,包括国防经济史和国防经济学说史。史学理论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既有近现代的,也有古代的。
国防经济学的学派问题,理论界有不同认识。从战争准备的角度,可以分为“动员型”学派和“应战型”学派。前者来源于自由主义经济观,后者来源于德国历史学派的国家干预观。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资本主义学派可以从亚当·斯密算起,直到现代的军事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可以从马恩军事经济思想、列宁军事经济思想、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一直总结到邓小平国防经济思想。这一学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国防与经济关系的角度,可以分为三派:
❶国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从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争论到现代的军事凯恩斯主义都属此学派。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主流派;
❷国防消费阻碍经济发展。它是以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为代表的纯消耗理论。他不分阶级、不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一概认为士兵是“破坏性工人”,不仅消耗自己,而且破坏别人的劳动;
❸国防与经济互为辩证关系。国防消费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作用。从国防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划分流派,更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更有历史的继承性。
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❶理论体系的完善化和范畴的规范化。由于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要求范畴更加统一、规范,要求体系趋向深化和完善;
❷研究趋向实证化和应用化。由于实践对理论研究的广泛需求,国防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满足于定性分析,而且要求向适用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理论工作广泛运用数量分析方法,从具体生活和实际需要中寻求课题;
❸新的分支学科不断从国防经济学中分蘖出来,如军费经济学、国防工业经济学、军人待遇学、国民经济动员学和中国国防经济史等。

☚ 国防负担   战争经济学 ☛

国防经济学/庇古的战争经济思想/凯恩斯的战费筹措理论/鲁登道夫的战争经济思想/希奇的国防经济理论/施莱辛格的国防经济理论/肯尼迪的国防经济理论/国防资源/国防经济潜力/国防经济实力/国防资产/国防经济信息/军费/军费负担/军费机会成本/军费就业机会成本/军费的地区乘数效应/评价国防费使用效益的方法/军费负担的国际比较/战费筹措/国防预算/国防决算/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国防生产/军事工业/国防工业转产/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军人工资/军队福利制度/曼哈顿计划/尤里卡计划/军品价格/军品贸易/国防采办/国防市场/国际军火贸易/防务公益论/国防经济效益/战时经济/战时经济统制/经济战/军事援助/国家总动员/经济动员/核时代的战争动员

☚ 剂量-反应方法   国防经济学 ☛

国防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economics of defence

是研究国防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国防经济关系既包括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一般关系,也包括国防经济内部的一般关系,主要有国防再生产各环节所构成的经济关系体系及其部门构成和地区布局。这些关系以及体现这些关系的规律,便构成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欧美国家,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对它所包含的范围和关联因素等方面认识上有差异,所以又分别有军事经济学、战争经济学、国家安全经济学、全民防御经济学、国家防御政治经济学等称谓。
国防经济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产生而产生。国家从事战争和军事活动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战争和军事对经济的这种依赖性,必然要求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物质资料转入国防领域,逐渐形成专业的、相对独立的国防经济部门,从事国防产品再生产活动,以保证国家进行战争和军事活动的需要。这种客观过程在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头脑中的反映,构成国防经济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国防经济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生产中的一个较小部分,所以,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只构成他们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古希腊军事首领色诺芬在其军事理论中提出,战舰出征,耗费甚大,这些费用是收不回来的,因此,在和平环境中呆得最久的国家一定最繁荣。特别到了近代,随着国防经济的发展,国防经济越来越引起古典经济学家的重视,成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16世纪后期,英国重商主义者托马斯·曼提出,金钱积累是国家富强和军事实力所在,它是战争的“中枢神经”和“主要支柱”。到18世纪70年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Smith)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认为国家财富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是生产。后来的大卫·李嘉图(D.Ricardo)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等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必须把未来战争的胜利建立在本国具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之上。
国防经济思想虽然早已存在,但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事情。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为瓜分世界而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的兵员规模和巨大经济消耗,使人们对战争与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对战争经济本身的认识产生了飞跃,完全打破了过去仅靠军队后勤和国家财政来支持战争的传统观念。在这期间,各国经济学家纷纷研究和解释国防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阐述国防经济的论文和专著先后问世。1914年,被称为“20世纪的亚当·斯密”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F.W.赫斯特,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各资本主义国家军备竞赛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战争的政治经济学》,较系统地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战争与财政、战争与工业诸方面问题。接着,1921年,英国著名的福利经济学家A.C.庇古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保障的经验教训,撰写了《战争经济学》。该书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战争的经济准备、经济原因、战争资源、战费筹措、战时经济管理、战后经济复员等问题。上述两本书的问世,标志着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通过重新瓜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得到暂时平衡。但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各列强实力出现了新的不平衡,要求再次瓜分势力范围,从而积极准备新的世界大战。这种情况,使战争经济问题一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许多国防经济论著相继出版。主要有:1935年,德国出版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争论》,以及法国出版艾莱雷的《战时国家经济组织》;1939年,美国出版凯恩斯的《战争费用和国民经济》,以及英国出版艾因奇格的《下一次战争的经济问题》;1940年,英国出版凯恩斯的《如何筹措战费》;等等。这些国防经济论著的问世,在国民经济军事化、平时经济战时化、战时经济运转、战时经济管理体制、战费筹措等方面,大大扩展了国防经济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国防经济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开始了延续数十年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冷战”时代,战争危机始终笼罩着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新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国防经济规模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军事强国,一方面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防经济理论的实践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着眼于新的军事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国家综合国力、军事战略、对外政策等对国防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国防经济理论的研究,把国防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❶国家、军方和民间的研究、咨询机构,更加重视从战略和综合国力角度开展国防经济理论的研究。
❷出版了大批有学术价值的国防经济论著,代表性著作有:1960年美国出版的由希奇和麦基因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施莱辛格著的《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1962年美国出版的克拉克的《新国防经济学》,1980年日本出版的石井洋著的《日本的国防经济学》,1983年美国出版的肯尼迪著的《国防经济学》以及1984年美国出版奥列维等著的《国家安全的经济学》等等。
❸在国防经济研究中,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借助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新兴软科学,建立国防经济数学模型,使国防经济研究更为精确。
国防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开拓和发展的新学科,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政治、国防建设和战争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进一步走向缓和,但局部冲突不断,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主要战争形态。在这种背景下,裁军、军工和平利用、建立军民融合一体化工业体制;大力发展军品外贸;积极发展军用高科技;等等,成为目前西方国家国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

☚ 国防经济学   庇古的战争经济思想 ☛
000031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