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名著。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在这本书中,斯密第一次把当时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因而全书都围绕着分析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各方面因素展开论述。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第二篇是“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这两篇创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三篇是“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第四篇是“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五篇是“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研究了国家财政税收对国民财富发展的影响,涉及国家的支出、收入——赋税——与公债。斯密的赋税论就是在这一篇阐述的。《国富论》的全部内容,始终贯彻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实际上就是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该书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否定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对生产劳动的片面看法。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及其增殖,需由分工的发展来决定。因而从分工出发,论述了他的交换学说、货币学说、价值学说、关于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资本和社会再生产学说。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对价值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尽管他的观点包含许多矛盾和混乱,在这里他划分了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和基本的阶级: 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并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范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从而涉及到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他提出了自由放任原则和国际分工论,提出了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四大赋税原则。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81页。)《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简称《国富论》。作者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该书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从经济学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
❶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重农主义者的错误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利润来自剩余劳动的观点。
❷强调经济自由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正好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的调节作用。
❸提出国家有三项职能: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侮和压迫;建设和维持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据此,作者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少过问经济,当好一个“看门人”或“守夜人”就行了,只需保卫国防、守住大门和维持社会治安,但同时也强调建立司法行政机构、重视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以及管理好财政收入和支出问题。《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

简称《国富论》,是A.斯密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著作。它汇集和大大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马克思说:“在亚·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181页。)
1762~1763年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的政治经济学(当时包括在政治学内)已为《国富论》提供了一个雏形;1764年夏,当他去欧洲大陆旅行不久,即开始了《国富论》的写作;1766年由大陆回国后,又继续潜心钻研,于1773年写成初稿;再经过3年的修改、补充,终于1776年3月9日问世。《国富论》从构思到出版,前后共经过14年。斯密在世时一共出了5版,每次重版都有重要的增改。初版问世后,很快被相继译成德语(1776~1778)、法语(1779~1780)、丹麦语(1779~1780)和意大利语(1780)。目前,世界已有十几种外语译本。在中国,最早由严复在1902年以《原富》书名翻译出版;1931年,郭大力、王亚南予以重译,1965年又予以校改成为目前通行的《国富论》译本。
《国富论》主要是研究如何使资本主义财富获得增长的问题,这是由英国当时正处于由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全书除序言外,共分5篇32章。序言指出,国民财富增长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二是生产劳动对非生产劳动的比例增大。第1篇研究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而论述了分工、交换、货币、价值和价格,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等,亦即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问题。斯密力图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2篇研究资本,认为资本积累是增加生产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资本的合理使用也是增进财富的重要原因。第3、4两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和途径,分别论述了经济政策和经济学说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着重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学说。第5篇研究国家财政对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问题,指出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所需费用应由受益者负担,并提出4项赋税原则,以有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
《国富论》研究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的本性,实即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全书贯穿着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让资产阶级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自由主义这一重要思想,认为只有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从而能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斯密的这种自由放任思想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发展要求的。
《国富论》的研究方法,克服了重商主义停滞于经济表面现象研究的缺陷,从流通领域深入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联系进行分析,因而作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科学贡献;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偏见和历史的局限,以及方法论上的二重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庸俗成分,尽管这并不占据主流。它的科学贡献为D.李嘉图所继承和发展,而后更为马克思所批判地继承而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庸俗成分则为萨伊(Jean-Baptiste Say)、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所利用和发挥,建立起庸俗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国富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仍有重要影响。

☚ 劳动价值论   斯密的价值学说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见“国富论”。

☚ 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
00010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