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生产总值guó mín shēng chǎn zǒng zhíваловóй национ льный продýкт(ВНП)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一般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国内全部社会产品及纯收入的总和。包括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及非生产部门的纯收入。在西方国家,一般包括生产部门的产品增加值及劳务收入。大致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所有部门产品及收入的增加值减去外购的原材料及劳务价值;二是支出法,即把各种社会最终产品的支出汇总减去进口价值;三是收入法,即将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的工资、利润、税款及折旧费等项汇总。 ☚ 国民经济 自然经济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uómín shēngchǎn zǒngzh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英语缩写“GNP”。 ❍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相关链接 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里。☚ 国民待遇 国内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它既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产值,也包括各种服务业收入。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3624.1亿元,1980年4517.8亿元,1985年8989.1亿元,1990年18598.4亿元,1995年57494.9亿元,1996年66850.5亿元,1997年73142.7亿元,1998年76967.2亿元。平均增长速度1986~1990年7.9%,1991~1995年11.6%,1991~1998年10.5%。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uomin shengchan zongzhi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有部门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以市场价格估价的货币额表示,是综合反映全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资本主义国家,是国民账户体系中的一个综合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 ❶生产法,亦称“部门法”或“增加值法”。它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各个企业(或部门)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货币总额中,减去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额后的余额就是一个企业(或部门)一年内的增加值。 ❷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它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或从生产要素使用者支付成本的角度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把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雇佣人员报酬、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相加,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❸支出法,亦称“最终产品法”。它是从支出或使用的角度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把个人、企业、组织和政府一年内购买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相加,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以上三种计算的结果,由于资料的来源不同,所以难免有差额,这种差额属于统计误差。 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按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并把它看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成果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总量指标。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反映全部社会经济活动总量,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最终产品总量和非生产部门的服务总量,也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 经济指数 社会总产值 ☛ 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一是按支出法(最终产品法)计算,即按社会购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计算,包括:个人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国内总投资;商品进出口差额;国外投资的收支差额。二是按收入法(成本法)计算,即把所有收入(包括工资、资本利润、利息、地租等)与固定资本折旧和税金相加。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用货币形式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指标。在计算方法上,它把中间产品的价值排除在外,而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但它所包括的部门很广,即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而且还包括非生产部门在内。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式: ❶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是通过对各物质生产部门和各类劳务部门全部产值相加计算的; ❷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是通过把社会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减去进出口差额来计算的; ❸收入法,也叫成本法,是通过把全社会生产和劳务活动中发生的工资、薪金、利润、利息、租金、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加计算的。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并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指标。 ☚ 全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它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它包括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内、外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包括一国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的全部经济主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有相对应的三种计算方法。国民生产总值同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要素净收入。后者系本国常住居民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后的差额。如果这个差额为正值,则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如为负值,则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参见“国内生产总值”条。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常用指标,通常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定义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经济总量时,各有所长。作为衡量一国可得收入变化的方法,在国际生产要素收入的支付数额巨大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较国内生产总值为佳。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为Gross National Product,缩写为GNP。“国民总收入”的旧称。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与此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因此,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分配给非常住单位的收入,加上该国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收入。该国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收入与分配给非常住单位的收入之差,称为“来自国外的净收入”。这样,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收入”。联合国1993年版的国民账户体系中,鉴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不是一个生产概念,故将其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为Gross National Income,缩写为GNI。一些国家(包括我国)考虑到长期使用的习惯,目前仍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 国民生产净值,英文为Net National Product,缩写为NNP。“国民净收入”的旧称。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所产生的收入扣除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之后,进行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后的净额。联合国1993年版的国民账户体系中将国民生产净值改称为“国民净收入”,其英文为Net National Income,缩写为NNI。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统称为“国民账户体系的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它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综合反映经济活动总成果的指标。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统计,以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收入的获得者就是收入的创造者,所以,不但把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产品列入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的收入,甚至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官吏、军队、警察的薪金也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这不仅使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重复,也抹杀了劳动收入和剥削收入的区别,带有掩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抗的性质。我国为了进行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有时也加以有分析的利用。 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常用指标,通常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定义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经济总量时,各有所长。作为衡量一国可得收入变化的方法,在国际生产要素收入的支付数额巨大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较国内生产总值为佳。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常用指标,通常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定义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经济总量时,各有所长。作为衡量一国可得收入变化的方法,在国际生产要素收入的支付数额巨大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较国内生产总值为佳。 ☚ 国内生产净值 最终产品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uomin shengchan zongzhigross national product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简称GNP。是综合反映全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活动都是生产活动,凡从事生产活动的公私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列入生产部门,一切生产部门活动的成果都是社会产品,社会产品总量是物质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之和。按照这种理论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把整个国民经济分为三大产业部门: ❶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包括林业、渔业、狩猎业等; ❷第二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采矿业、建筑业等; ❸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保险、卫生、教育和行政等。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经济指标,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和结构的状况。国民生产总值是它的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 ❶生产法,也称部门法。即所有部门的产品或营业收入的增加值之和,即各自的总产值和营业收入扣除中间消耗的余额; ❷支出法,也称最终产品法。即各项社会最终产品的支出,包括个人购买的物品和服务,政府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国内总投资和增加的储备,商品出口和进口的差额,以及国外投资等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 ❸收入法,也称成本法。把生产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上固定资本折旧和税金。 在分析社会经济活动时,为了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总量,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最终产品总量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服务总量,中国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来考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 价值规律 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GNP又称“国民生产毛额”。用以综合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费和非生产部门的纯收入。有三种计算方法:(1)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年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动服务的所有部门的产值加总起来计算。(2)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社会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然后扣除进出口的差额,最后得出国民生产总值。(3)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一年内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薪金、利润、利息、租金和固定资本折旧等加总起来即得。国民生产总值除按当年价格计算外,还可通过物价指数调整,计算除去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 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毛额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品价值的综合指标。一般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国内全部社会产品及纯收入的总和。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及非生产部门的纯收入。在西方国家,一般包括生产部门的产品增加值及劳务收入。可以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所有部门产品及收入的增加值减去外购的原材料及劳务价值;二是支出法。即把各种社会最终产品的支出汇总减去进口价值;三是收入法。即将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的工资、利润、税款及折旧费等项汇总。 ☚ 购买力平价理论 国民经济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总额。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为出售而生产的一切产品和劳务的美元价值,加上由某些非买卖性产品与劳务构成的估算价值(如自有住房的租金价值、农场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价值),但家庭妇女的劳务价值则不包括在内,国民总产值包括的只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是衡量一国当前经济形势好坏的重要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 现价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分配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货币价值。它不仅反映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为出售而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且还要加上某些非交易性产品与劳务构成的估算价值。例如,自有住房的租金价值和农场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价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估算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但它不包括生产者耗费掉的所有中间产品,它计算的只是最终产品与劳务。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最综合的尺度。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有三种方法: (1) 收入流量法; (2)产品流量法; (3) 价值增加法。 收入流量法又称要素支付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产品和劳务的现行生产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也就是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所得到的利润加总起来计算生产产品和劳务时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的价值。一般来说,以收入流量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有这样几个项目: (1) 工资和其它补助;(2) 租金收入; (3) 净利息收入; (4) 利润收入,包括公司利润和非公司利润收入; (5)企业税,包括间接税和公司利润税; (6)资本折旧及统计时必须作出的误差调整。 产品流量法又称产品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把经济一年中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该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求出社会最终产品流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一般来说,以产品流量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有这样几个项目: (1)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和其它劳务上的支出; (2) 私人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居民住房的投资及企业存货增加额; (3) 政府支出,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 (4) 净出口,即产品与劳务的国外销售额减去从国外的购买额。 价值增加法又称增值法。这种方法只计算一国工业和生产性企业在生产各阶段所增加的价值的总和。所谓增加值是指商品的销售收入与生产商品时所购进的原料、燃料和动力等中间费用之间的差额。一种商品的生产要经历许多生产阶段,而不同的生产阶段涉及许多厂商。如果简单加总所有厂商的产量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所有厂商销售的总价值就必然要大于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就涉及重复计算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必须采用价值增加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只计算各生产阶段所增加的价值。假定有三个厂商。第一个厂商生产棉花,棉花价值为100元。第二个厂商购买第一个厂商的棉花,然后纺成纱,销售价值为150元。第三个厂商购买第二个厂商的棉纱,然后织布,销售价值为200元。用增值法计算的三个厂商的产值是三个厂商的销售收入450元 (100元+150元+200元)减去厂商之间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 250元 (100元+150元) 等于200元。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纯收入即为国民生产总值。 ☚ 收入循环流量 国民生产净值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原则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它包括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也有同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三种计算方法。国民生产总值同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要素净收入,后者系本国常住居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减去外国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后的差额。如果这个差额为正值,则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如为负值,则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和国际比较的重要总量指标之一。 参见“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或国外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反映经济活动总成果的综合指标。其计算方法有: (1)生产法 (也叫部门法或增加价值法),即从生产角度出发,先分别从各个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总额中减去消耗的产品和劳务总额求得各个部门的增加值,然后汇总求得国民生产总值。(2) 支出法 (也叫最终产品法),即从支出或使用的角度出发,把社会各部门购买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总起来,然后从中扣除进口额求得国民生产总值。其内容包括: 个人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私人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储备的总投资 (即净投资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3) 收入法 (也称成本法、分配要素法),即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或从生产要素使用者支付成本的角度出发,把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雇佣人员报酬、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间接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相加,求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不存在劳动对象的重复计算,但包括了大量的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服务增加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翻两番quadruple the G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