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guomin shouru beizeng jihua1960年12月,日本池田内阁通过的1961—1970年度日本经济发展计划。实际上是国民生产总值倍增计划。在下村治的经济高速增长论影响下,1959年初,池田勇人、中山伊知郎等人提出“工资倍增论”。岸信介内阁的经济审议会组织17个小组委员会,动员2000多名学者和各方人士开始制定计划。1960年5月基本方案已形成。同年12月,第二届池田勇人内阁时期正式制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分两大部分:正文共四篇十四章;另一部分为篇幅较大的“附录”,即工业、农业、贸易……等小组委员会的报告。“计划”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充实社会资本;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促进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的合作;提高人的能力与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与确保社会安定。池田政府宣称“本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充分就业。为此,必须极大限度地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计划提出的主要几项具体目标是:197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为1960年的2倍(年增长率7.2%),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为20.8万日元,达到1960年的2倍水平。人均工资1970年达到1956—1958年平均数的1.94倍。“计划”的重点是充实社会资本,即政府投资和行政开支的分配上。它是50年代中期经济起飞以来,日本政府制定的许多经济计划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一个。同其他几个长期经济计划一样,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没有约束力,是指出趋向性的诱导政策。它表明日本有经济迅速发展的能力,对于动员国民的劳动热情,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日美安保条约 东条英机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1961—197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主要内容是:充实社会资本;发展重、化工业;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改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大力引进技术和培训科技人才;以使日本经济在十年内增长一倍。该计划实施的结果,仅用七年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在一个相对确定且较短的时期内,通过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案。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me1961年到1970年,日本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而对经济发展所作的计划干预。日本经过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经济迅速发展。1960年上台的池田内阁决定在未来的十年内将国民收入增长一倍。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定了下列任务:(1)扩充社会资本,改变产业结构,扩大高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能力。(2)发展教育,振兴科学技术,开发与提高人的能力。(3)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缓和与改变社会经济的双重结构,确保社会安定。计划执行结果,10年内国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1倍。原计划年增国民生总值7.2%,实际增长10.7% ☚ 经济自主五年计划 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政府制定的1961—1970年度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十年间使国民收入增长1倍,实现充分就业。主要内容是: (1) 充实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事业投资; (2) 在产业结构中提高重工业、化学工业比重; (3) 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4) 改变“双重结构”,确保社会安定;(5) 培训人才,振兴科学技术。计划实施的头4年(1961—1963年) 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4%,大大超过计划指标,但同时发生通货膨胀、公害严重等问题。为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1965年制定 《中期经济计划》 (1964—1968年度),取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3月又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取代 《中期经济计划》。实际上,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原计划所规定的十年内,先后执行了3个经济计划。至1970年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已超过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原订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6%和11.5%,工矿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3.9%,人均居民消费开支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4%。 ☚ 日本“农业基本法”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