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民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民党guomindang民国初年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党。1912年8月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联合四个小党派而成。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现多指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guó mín dǎng1912年8月,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党。1913年章炳麟《在国民党交通部茶话会上的演说》:“最近发生改组短期内阁问题,国民党恐人材不敷用,进步党亦恐人材不敷用。” 共产党←→国民党gòng chǎn dǎng ← → guó mín dǎng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的政党。 国民党❶中华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政党。宗旨: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注意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本部设在北京,各省及海外设支部。由于政纲降低了同盟会的革命性,加之宋教仁极力扩张“党势”,大批立宪党人,地主官僚政客进入党内,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与官僚政客的混合体。1913年2月,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多数议员席位,袁世凯对此大为不安,派爪牙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宋案后,国民党中的革命者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部分支部仍沿用国民党名称开展活动。1919年10月,统一为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 270 国民党近现代政党。1912年8月由宋教仁等发起,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政党及政治团体组织而成。推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王人文、王芝祥、张凤翙、吴景濂、贡桑诺尔布等8人为理事。党务实由宋教仁主持。主张实行政党政治,成立责任内阁,并提出“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注意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试图采取政治和法律斗争手段,掌握实际权力。1913年初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但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二次革命”发动后,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在日本东京由孙中山发起重组中华革命党,部分党员加入新党,继续武装反袁,但部分支部仍沿用国民党名称。1919年10月统一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宗旨为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孙中山任总理。1923年11月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在孙中山领导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形成“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6年1月,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参加和领导下,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进行北伐战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败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共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同年7月建立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后,确定由中国国民党对政府行使指导监督权和中央统治权。此后直至1937年,进行了10年之久的反共内战和新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剿共”,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东北三省和华北大片国土沦丧。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再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国民党在对日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对挫败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起了重要作用。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首的另一派则一面继续抗战,一面进行反共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8年国民党民主派人士李济深、何香凝等发起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内战失败后,国民党迁往台湾,结束了其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鉴于在大陆的失败,始决定“改造”。1950年7月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发表《中国国民党改造案》,重新整顿内部组织。1952年10月宣布“改造”工作结束,蒋介石连任总裁。其后分别于1952年、1957年、1963年召开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仍以 “反攻复国”、“反共建国”为方针。1969年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所谓国民党的 “三大任务”,且提出 “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革新”,加紧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中央委员会改设主席,由蒋经国担任。1976年、1981年又先后召开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7月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李登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经过在台湾40余年的演变,国民党现已向年轻化、本土化、知识化方向发展,成为基本上由台湾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资产阶级政党。 ☚ 华兴会 中华革命党 ☛ 国民党❶1912年8月,由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的资产阶级政党。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由宋教仁主持党务。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主张政党政治,试图组阁。提出“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等5条政纲。1913年11月被袁世凯解散。次年孙中山等部分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1924年孙中山在苏俄及中国共产党帮助下,进一步改组为工、农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国民党 国民党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它的前身是孙中山等人于1905年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12年8月,同盟会由宋教仁联合四个政治团体建立国民党,吸收了更多的军阀、官僚、政客参加,基本上成了官僚政客集团。名义上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实权操在宋教仁手中。1914年7月,孙中山解散国民党,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时的国民党改组成具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性质,不少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了国民党,并在其党内承担了领导工作,如毛泽东、林伯渠、李大钊等。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的大权。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发动了“4·12”、“7·15”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基本上成了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集团并掌握了政权。抗日战争中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和人民解放军打败,逃到台湾。1975年蒋介石去世,由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7月,李登辉继任主席。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国民党guo min dangKuomintang(KMT) 国民党Kuomintang;nationalist party 国民党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3月5日同盟会召集改组大会,成为公开活动的政党。随入会人员增多,会员成份愈加复杂,终而引起组织分化。为了扩大力量,实现“议会政治”、“政党内阁”的理想,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党团,于8月25日在北京组成国民党。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为理事,胡汉民、胡瑛等为参议,实际党务工作由代理事长宋教仁主持。其宗旨是“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纲领是“促进政治统一”, “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 “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1913年2月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宋教仁即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鉴于国民党的活动已危及北洋政府的统治,袁世凯即派人刺杀宋教仁。国民党遂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 11月4日被袁下令解散。部分党员加入1914年7月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国内外部分支部仍沿用国民党名称。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及沿用国民党名称的各支部统一组党,定名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经过改组,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领导北伐。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后,逐渐蜕变成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国民党 国民党1912年2月,南北议和实现,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一部分同盟会骨干主张组成纯粹的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的权力,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轨道,实现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宋教仁认为,要组织纯粹的政党责任内阁,关键是要组织一大政党,在国会中造成两大政党对峙的局面。为此,宋教仁多方奔走。终于于1912年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小党组成国民党。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九人为理事,不久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后由宋教仁代理,负责具体工作。国民党党员人数众多,成为第一大党。国民党 “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终极目的是在中国“完成共和立宪政治”,表明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政党;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对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是一个抗争。但国民党的革命性已大为减弱。为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改变了同盟会纲领中带有明显反帝色彩的主张,以吸收其他党派;同时在组织上,采取“兼容并包”的发展方针,到处拉人入党,使大批的官僚政客和立宪党人都成了国民党党员。国民党在首届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遭到袁世凯的忌恨。1913年3月,袁派人杀了宋教仁,国民党迅速发生分化。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从此,国民党在国内的活动结束。以孙中山为首的一部分国民党人在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 国民党广州联席会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