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塔吉克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塔吉克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3512人(1992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此外,莎车、叶城、泽普、皮山等县也有少量塔吉克人聚居。对此族名的来历含义,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塔吉克人从人种上说应属于印度欧罗巴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此种语言接近塔吉克书面语和法尔斯语,分为“色雷库尔”和“瓦罕”两种方言。今塔什库尔干的大部分人说色雷库尔方言;少部分人和塔什库尔干县外的塔吉克人则说瓦罕方言。公元前2世纪,塔吉克族的先民已在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及境外周围地区建立了“蒲犁”、“无雷”、“西夜”、“捐毒”、“依耐”等小的邦国。后来这些邦国屡经分合,到东汉时变成了“德若”,魏晋时变成了“亿若”,属疏勒国管辖。南北朝至唐初,塔吉克人终于在帕米尔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建立了势力足以控制印度河上游克什米尔北部的喝盘陀王国。喝盘陀又称羯盘陀、汗陀、羯盘陀等等。据《大唐西域记》载,其王自称为“至那提婆瞿怛罗”,译为唐语,即“汉日天种”。约在公元713——727年之间,吐蕃人的势力达到帕米尔,羯盘陀王裴星投奔吐蕃。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14),其地置“葱岭守捉”,归“安西都护府”辖制,从此羯盘陀国遂亡,塔吉克人随之成为唐王朝的边疆民族。宋朝时塔吉克人臣属喀喇罕王朝(一度归西辽)。蒙古成吉斯汗兴起后,蒙军追击西辽末代暴君屈出律(即古出鲁克)至今塔什库尔干县境,时该地已称“撒里桓”或撒里黑昆(见《元秘史》)。由是可知今日所俗称的“色雷库尔塔吉克”一名在成吉思汗时已经形成。元朝末期的塔吉克族属叶尔羌王朝管辖,该王朝的塞伊德汗曾数次军临其地。清朝初朝,满族人误以为此民族和柯尔克孜人属同一民族,并称其为“布鲁特”。乾隆统一南疆后将塔吉克族的所在地称为“回庄”,并将该民族聚居的、人口最多的“色埒库尔四庄”划归莎车。民国二年(1913)今塔什库尔干始建为县,属喀什专区。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塔吉克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4年9月17日成立自治县,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愿望。 塔吉克人在远古时信奉拜火教,琐罗阿斯德的《阿维斯陀》教义在该族群众中影响深远,至今仍有许多迹象可寻。佛教东传后,塔吉克人即于公元1世纪时接受佛教。公元5世纪的法显、公元7世纪的唐玄奘都在其聚居区目睹了佛教盛行的情景。公元10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在塔吉克人中取代了佛教,公元11世纪下半叶,中亚塔吉克斯坦喀布迪亚的塔吉克族思想家纳塞尔·霍斯鲁将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尔教派传入塔什库尔干地区。从此,我国的塔吉克人大部分便皈依了伊斯玛仪尔教派,直至现在仍然如此。 塔吉克人的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及副业。他们利用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山间谷地种植耐寒耐旱的农作物,利用峡谷草地和高海拔山坡草地放牧牛羊,大同乡一带的居民还兼营园艺。群众善于骑马,能歌善舞,器乐之中的五孔鹰笛最具民族特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