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币←→国币 法币biān bì ← → guó bì fǎ bì边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政府所发行的纸币。 国币: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 法币:1935年以后,国民党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所发行的纸币。 【例】 在延安学了,到鄜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于通货膨胀,国币一直贬值。 国币 国币国家法定货币。“国币”一词最早见于清末的《币制则例》:“大清国币单位定名曰圆”。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的《国币条例》亦称本位币银元为国币,以图统一币制。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后,银元始成为统一的国币。1935年国民政府废除银本位改行纸币后,乃把法币称为国币。 ☚ 中国近代硬辅币 民国通宝 ☛ 国币 国币对银本位和法币的或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奏准的《铸造银币分两成色章程》定重库平一两的银币为本位国币。宣统二年(1910)颁布的《币制则例》定国币单位为圆。1914年北洋政府的银本位条例定名为《国币条例》。实行法币政策后, 国民政府又以法币为国币。 ☚ 镍币 洋蚨 ☛ 00004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