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学研究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所体现的国家财政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从中央到地方按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国家预算的性质和作用,是由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部分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 国家预算学以国家财政收支为研究领域,以国家预算所体现的财政经济关系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 研究和揭示国家预算的本质及作用,研究国家预算收入、支出的设计、执行、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正确编制国家预算,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国家预算学是从财政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家预算学按其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预算学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学。资本主义国家预算学又被称为财务行政 (FinancialAdministration)论。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国家预算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预算收入;国家预算支出;国家预算、决策的编制、审查、批准程序,国家预算的执行及监督;国家预算的体制;国家预算收支平衡的理论和方法; 国家预算与银行信贷、物资供应、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等等。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国民经济计划为基础,它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而,它与国民经济计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以财政学揭示的经济关系和规律为理论基础,侧重于国家财政收支的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和执行,因而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学科。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学是建国初期在学习苏联国家预算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1964年,财政部国家预算教材编写组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国家预算》试用教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的《国家预算》教材于1980年1月又继续编著出版。这本教材,比较好地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国家预算工作的经验,吸取了理论研究的成果,无论从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均有所发展,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国家预算学科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国家预算的概念、起源,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预算收支的分类、设计方法,预算外资金的范围与管理制度以及预算收支平衡、综合平衡等理论与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随着国家预算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从理论研究的发展来看,必将相应的出现一些新的、专门化的研究领域。例如,专门从事探索我国预算管理规律性的“预算管理学”,专门从事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预算调节学”等等。 国家预算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政专业的主要业务理论基础课程,现行高等院校《国家预算教学大纲》规定:国家预算课程是研究我国预算管理的科学,是财政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本课程应着重阐述国家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阅读书目: 《过渡时期的中国预算》葛致达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1月出版;《国家预算》财政部国家预算教材编写组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国家预算》麦履康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版;《国家预算》(《Бюдж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苏〕季亚琴科(В.П.Дьяченко)著,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版; 《苏联国家预算》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бюд-жет CCCP》) 〔苏〕 沙弗林 (B. A.Щаврин)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3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