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家重点院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家重点院校

国家重点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提议,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经党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的理工结合的新型重点大学。1958年9月20日创办于北京,首任校长由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
建校以来,学校倡导“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校风,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担任校、系领导和兼职教授。1970年初,学校从北京迁到合肥市,广大师生员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坚持教学、科研工作。1978年后,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现任名誉校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校长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教授。学校本部现设在合肥市,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生。同时在北京和合肥设有研究生院。学校还设有管理学院、高技术学院、科技开发院。设有18个系、少年班和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物理中心、电子技术基础部、体育教学部等。已建成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火灾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开放研究实验室、认知科学开放实验室、内耗与固体缺陷联合开放实验室等综合实验室;设有数学研究所、理论天体物理中心、量子化学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超导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已建成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在高校中建设的大型科研工程,属国家级实验室,是继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成功后,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建造同步辐射加速器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0年10月奠基的火灾科学国家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唯一以火灾科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目前有47个专业招收学士生,42个专业招收硕士生,21个专业招收博士生。在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工程热物理5个学科13个专业中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固体物理(联合低温物理)、固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数学专业被批准为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全校现有教职工总数2387人,1785名教师中有教授194名,副教授(含相应职称)746名,中级职称938人,另有兼职教授、副教授300多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左右,中青年教师占90%以上。学校大胆重用和提拔年轻人才,近年来,提拔一批“文革”后毕业生担任系级领导、教授、副教授,其中最年轻的教授31岁,副教授26岁,教师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
目前,校本部有本科生3640人,专科生620人,研究生823名,其中博士生140人。学校每年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800名左右本科新生,学制为5年。建校以来,共为国家输送毕业生2万多名。
学校从1978年起率先进行少年班试点,至今已招收16期、共554人。他们入学的年龄均在15周岁以下,最小的11周岁。前11期390名毕业生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274人,占72%,其中出国研究生100余名,有50余人已获博士学位。
学校一贯注重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78年以来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20多项(平均每年37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80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近300项,获国家级奖励32项,院、省、部级奖277项。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平均达700多篇。据多次《学术榜》公布结果和美国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高校论文名次,在国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数该校一直名列前茅(人均第一)。1987年在国际性的超导研究角逐中,学校迅速获得起始转变温度在110K以上的超导材料,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89年2月,学校的超导研究中心又研制成零电阻在132K的超导新材料,表明此项研究继续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已形成了26个在国内有特色并能进行对等的国际学术交流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学校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进行高技术跟踪并把主要研究力量转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调整了科研布局,发展了与大中型企业的全面合作关系,科研和开发工作不断发展。学校与香港TTM系统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合肥高科技广场是国内第一家以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及经营机构为对象的服务型合资企业。
学校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1978年以来已建立了与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项目28个,接待了来自38个国家或地区近1800人次的学者来访,常年有200位外籍学者来校讲学或短期合作,一些世界著名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萨拉姆、任之恭、李远哲、陈省身、吴健雄、袁家骝、田长霖、项武忠等是学校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学校先后派出教师1500多人次赴20多个国家进修或学习,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目前出国教师中已有85%以上学成回国。
学校校园总面积1600亩,现有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七·五”期间基建经费投资1.3亿元。拥有一大批教学与科研所需的先进仪器设备。
1984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技大学等10所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2年,国家教委又确认中国科技大学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学校,学校还被评为国内4所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中国科技大学决心抓住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机械工业部。
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建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秋,学校迁往淮南洞山,改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是1949年以前安徽唯一的高等工业专科学校。1950年改名为淮南工业专科学校;同年11月改为淮南煤矿专科学校,属华东工业部和华东教育部领导。195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又改名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暑假,学校由淮南洞山迁至合肥新校址。1958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命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被列为直属教育部领导的全国高等学校之一,开始招收研究生。1962年,根据中央关于“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60条的规定和要求,稳定了学科设置和学校发展规模。1958年至1966年,在校学生稳定在4500人左右,教师总数为747人(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专业设置保持7个系,19个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合肥工业大学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招生5年。1977年开始通过全国统考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时,为合肥工业大学题写了校名。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面积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6万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近140万册,期刊2600余种,图书与期刊各有5个语种。现有教职工21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458人;专任教师1206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296人,讲师730人。学校具有教授与正研究员任职资格审定权。1992年底,在校本、专科学生5618人(其中本科生4926人、专科生692人),硕士生366人,博士生12人。
学校历任校长为:毕仲翰(1947年—1948年);蔡阴乔(1949年3月—1949年12月);吴伯文(1950年1月—1951年5月);王际岩(1951年10月—1953年7月);孙宗溶(1953年8月—1962年5月);刘正文(1963年10月—1967年);赵一鸣(1980年10月—1981年2月);顾绳谷(1981年3月—1987年6月);邓志煜(1987年6月—1991年6月)。现任校长为王成福。
合肥工业大学现设有精密仪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信息、应用物理、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建筑学、资源与环境、数学力学、外国语言、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15个系和乡镇企业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及研究生部,38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35个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其中27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达9852万元,设备固定资产占5226万元,其中2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占2630万元。
合肥工业大学办有《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和校报。出版的学术刊物有:《电脑应用技术》、《工科数学》、《预测》(中英文)、《教学研究》等。《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预测》为省级优秀期刊。
“七五”期间,合肥工业大学共承担科研项目1507项。其中,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863”高科技研究项目5项;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0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机电部基金等项目80余项;结合地方科技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30余项。进入“八五”以来,学校已承接国家“863”高科技研究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0项;省部级攻关项目17项;承担国家和省“火炬”计划项目4项。“七五”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8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获国际博览会金牌一枚。“七五”期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10篇,专著116部。
合肥工业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先后与德国的斯图加特大学,美国的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东北大学,克拉克森大学、华盛顿大学工学院、狄更森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大学、费吉尼亚大学,英国的诺丁汉大学,丹麦的奥尔堡大学,日本的久留米大学等,签订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任教,近500名外籍教授、专家来校作短期讲学和访问考察;先后选派了近500人次出国进修、合作研究,或攻读学位,大部分已经回国工作,并已成为业务骨干;还有100余人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

☚ 四 高等院校介绍   省属重点院校 ☛
000024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