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子祭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子祭酒

官名。东汉以博士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祭酒,为博士之长。西晋咸宁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为长官,掌教授生徒儒学,主管国子学。南朝宋国子学虽省置不常,而祭酒则常置。齐置一员,位比诸曹尚书。梁置一员,总领国子学、太学,隶太常卿,位十三班。陈三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升为从三品,专领国子学。北齐为国子寺长官,一员,从三品,与九卿地位相当,领国子、太学、四门三学,主管全国教育行政。隋初为国子学长官,大业三年(607)为国子监长官。唐沿置为国子监长官,一员,从三品,主管全国教育行政。总领中央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及地方学校。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无职掌,元丰改制,置一员,从四品,掌国子监及太学、武学、小学、律学之政令。辽代国子监置。金代亦置,正四品,统国子学、太学。元代置一员,从三品,以德尊望重者为之。又,蒙古国子监亦置一员。朱元璋吴元年(1367)于国子学置一员,正四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学为监,仍置一员,从四品。永乐元年(1403),北京国子监置一员,迁都后,遂有南、北两监祭酒之分。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初择有学行者充任,后由翰林官迁转。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满、汉各一员,从四品。掌官学训导之法,主持监生季考,释奠则综典礼仪,天子视学则执经进讲。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监罢。

国子祭酒

国子祭酒

官名。西晋时始置。掌主国子教学及全国教育政令。隋代始设国子监,国子监便成为国家的掌主教育的机关,由国子祭酒主其政务。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国子者,公卿大夫子孙称国子。祭酒,上古时国行祭祀之礼,以年长知达礼之人先执酒以祭故名。意为有学问的年长之人,汉时称祭酒为博士之长,以教公卿大夫子孙礼仪之事。《资治通鉴·晋纪》: “诏从攸议。复以纯为国子祭酒。”胡三省注: “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1人,助教15人,以教生徒。”

☚ 国计使   国舅详稳 ☛
国子祭酒

国子祭酒

中国古代学官名。西晋立国子学,始置国子祭酒,作为长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长官,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管理考核诸学官,并负责考试国子诸学业满之生徒,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自后历代皆沿其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国子监,设学部,遂改国子监祭酒为学部尚书。

☚ 学官   国子司业 ☛
国子祭酒

国子祭酒

官名。国子监长官。汉有祭酒博士,晋武帝咸宁四年 (278) 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隶太常。旧视侍中、列曹尚书,齐、梁号为国师。梁十三班,陈三品 。北魏、北齐从三品,北齐不隶太常,为国子寺长官,领国子、太学、四门学。隋初隶太常,领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文帝开皇十三年 (593) 罢隶太常,置为国子学长官。仁寿元年 (601) 罢,唯立太学,省国子祭酒。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置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唐朝因置。从三品,掌儒学训导之政令,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每岁终,考其学官训导功业,定其殿最,并掌奠礼仪。高宗龙朔二年 (662)至咸亨元年 (670) 改祭酒为大司成,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成均祭酒。北宋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掌国子监及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从四品。南宋因置。辽为南面官。金国子监置,正四品,领国子学、太学。元世祖至元 (1264—1294) 初,以许衡为集贤馆大学士、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怯薛人员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祭酒1员,从三品。掌学之教令,以德尊望重者充任。二十九年蒙古国子监亦准汉人国学例置。吴元年 (1367) 国子学置1人,正四品。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学为监。后多以翰林院官迁转,统绳愆、博士、典簿、典籍、掌馔厅。清顺治元年 (1644) 置满、汉各1人。十六年定从四品,兼太常寺少卿衔。另统八旗官学、档房、钱粮处、算学等机构。

☚ 国子监   国子博士 ☛

国子祭酒guó zǐ jì jiǔ

学官。汉置博士祭酒(见《后汉书·百官二·博士祭酒》),晋武帝咸宁四年始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其后,历代因之;掌领太学、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清末改学制,废。见《晋书·职官·太常》、《文献通考·职官十一》。

国子祭酒

官名。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置,为国子学长官。东晋、南北朝沿置。南朝齐位准诸曹尚书,梁定为十三班,陈三品,北魏从三品。北齐时为国子寺长官,领国子、太学、四门三学,从三品,不再隶于太常寺。隋初隶于太常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等学。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改为国子学长官,不隶太常。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为国子监长官。唐朝沿置,掌全国教育事务,从三品。

国子祭酒

官名。国子学创始于晋武帝,是一种贵族子弟学校,根据《周礼》“国之贵族子弟受教于师”而定名。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允许入国子学,六品以下只能入太学。国子祭酒为国子博士之长,掌教授国子生徒。南北朝沿置,均隶太常,至唐始改隶国子监,以国子监置祭酒,国子学遂无祭酒之名,而国子博士则唐宋辽金元仍沿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