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助教官名。西晋咸宁中,国子学初置十五员,东晋太元十年(385)减为十员。协助博士教授国子学生徒儒学。南朝宋沿置,分掌《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及《论语》、《孝经》十一经。齐置十员,位比侍御史。梁国学置十员,位二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七品。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十员,从七品,与太学博士品同而位稍低。隋代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从七品;仁寿元年(601)罢,大业三年(607)复置一员,从七品。唐代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从六品上。北宋初沿置,元丰改制罢。辽亦置。金代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女真、汉各一人,正八品。元代集贤院国子监国子学置四员,蒙古翰林院国子学置二员,正八品。元末朱元璋置国子学,亦设,吴元年(1367)定置一员,从八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监助教,直隶国子监,分属六堂。参见“国子监助教”。 国子助教官名。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置,为国子学属官,佐国子博士教授学生,员十五人。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减为十人,分掌十经。南朝宋沿置,但未置国子学时则仅留一人。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仍置十人,位准侍御史。梁置十人,二班。陈八品。北魏从七品,北齐员十人,从七品。隋初置员五人,从七品,文帝仁寿元年(601)罢;炀帝大业三年置员一人,从七品。唐朝沿置,员五人,从六品上。 国子助教学官名。晋武帝始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掌协助博士分经教授。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减为十人,分掌十经,官品同南台御史。南北朝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属国子监,国子助教为国子学中协助博士授业的学官。明清废。参见“国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