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气候
这是邓小平对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风波就其国内政治背景和政治环境所作的高度概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形成的一种思想政治气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有一个从隐蔽到公开,从宣扬错误理论、学术观点到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从个别言论到形成一股思潮,从进行 “合法斗争” 到进行非法斗争,从利用合法社团到成立非法组织,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从制造思想混乱到煽动学潮,进而挑起政治动乱、反革命暴乱的过程。其总态势是不断升级,逐步升级,愈演愈烈。大体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1979年的 “北京之春” 运动; 第二次是1986年底的学潮; 第三次是1988年底开始酝酿、策划,到1989年春夏之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由最初的思潮,接着形成一种政治势力,后来发展成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国内小气候形成的原因有: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滋生一种怀疑基本原则,怀疑社会主义,崇拜资本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借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的思想倾向,居于重要岗位的某些同志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采取软弱退让,甚至纵容和支持的态度,这是国内小气候能够形成的重要原因;
(2) 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工作和马克思主义阵地被严重地削弱,处于被冷落“靠边站” 的地位,出现了 “批评者被围攻,而被批评者却往往受到同情和保护”的不正常局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6页)这是国内小气候能通行无阻的重要原因;
(3) 由于对四项基本原则,以及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和社会主义在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缺乏足够的正面的宣传教育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因而被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鼓吹的所谓 “自由、民主、人权”、“社会主义失败论”、“趋同论”、“多元化”、“私有化” 等乘虚而入,在青年一代中找到一定的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声势;
(4) 腐败现象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整治,社会分配不公已比较明显但缺乏有效的调控,群众因此产生不满情绪,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即借此大做文章,煽动群众尤其是一部分青年滋生闹事;
(5) 帝国主义国家借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机,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维护人权” 为借口公开干涉我国内政,扶植和收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他们撑腰壮胆。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为标志的 “国内小气候”,为动乱制造了舆论准备,成为动乱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小气候” 酿成大动乱,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4页)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教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使 “国内小气候得到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