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固山额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固山额真官职名。清代八旗组织的最大编制单位,满名为固山,汉语译为旗。固山的长官为固山额真,负责管理一旗的军政、生产。顺治十七年(1660年)定汉名为都统。雍正元年(1723年)又改为满名固山昂邦。 固山额真清官名。八旗制度的最大编制单位,称“固山”,汉语译为旗。下辖五个甲喇。八旗初建,其最高长官称“和硕贝勒”或叫“固山贝勒”, 为旗的所有者,也是最高管理人,汉语就是旗主。旗主“各置官属,各有人民,为并立各不相下之体制”。努尔哈赤时的八和硕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郎、多尔衮、多铎、岳托。规定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八家即八和硕贝勒之家。皇太极即位后极力改变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抑制其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化。于是天聪六年(1632)取消“凡国人朝见,上与三大贝勒俱坐受”的仪式,幽禁阿敏,借故处罚莽古尔泰,代善唯命是从, 由他一人“南面独坐”。并在和硕贝勒之下另设“固山额真”, 作为每旗最高管理人,掌管一旗的军、政、财、经等事。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都统。经顺治、康熙至雍正朝,旗主消散。雍正元年(1723),改汉名都统为满名“固山昂邦”。 固山额真Gusai ejen清代八旗职官名。满语,“固山”汉译为“八旗之旗”; “额真”汉译为 “主子”、“主人”、“皇帝”,合译为“都统”、“固山昂邦”。初,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最高的编制单位则为 “固山”,后汉译为“旗”,每“固山”下辖五“甲喇”,“固山”(旗)的长官称“和硕贝勒”或“固山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及岳讬等即为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皇太极继位后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先于天聪六年 (1632) 取消了国人朝见君主与三大贝勒俱坐受的礼仪,由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而受之; 同时又在和硕贝勒之下另设此官。天聪八年 (1634) 谕定: “管固山者,即为固山额真”,其权利小于当初的和硕贝勒。顺治十七年(1660),定“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雍正元年(1723)奉旨将八旗“都统”印信改定为 “固山昂邦”字样。掌一旗之政治、军事、经济等大权,秩从一品。 固山额真 固山额真官名。统军。清代置。即都统。《清史稿·职官志》: “太祖辛丑年 (公元1601年)。始编300人为1牛录,置1额真。先分4旗,寻增为8旗。乙卯年 (公元1615年) 定5牛录置1扎兰章京,5扎兰置1固山额真,左、右梅勒额真佐之。太宗御极,置总管旗务8大臣,主政事; 佐管16大臣主理事听讼。天聪八年 (公元1634年)改额真为章京,固山额真如故。其随营马兵曰阿礼哈超哈是为骁骑营之始……顺治八年 (公元1651年)定扎兰章京汉字称参领。十七年,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 ☚ 股员 固山贝子 ☛ 固山额真 固山额真见“固山”、“牛录”。 ☚ 固山 牛录额真 ☛ 固山额真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固山”意为“旗分”,“额真”意为“主人”,即“旗主”。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300人立1牛录额真(汉译佐领),5牛录立1甲喇额真(汉译参领),5甲喇立1固山额真(汉译都统),其左右设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后金天命五年(1620),固山额真改汉名为总兵官,分3等。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设八大臣为八固山额真,总理各旗事务,并参与议政。天聪八年(1634),改定满名,管固山者为固山额真。清顺治十七年(1660),世祖福临统一规定八旗汉字官名,固山额真满文不变,汉文改用都统。雍正元年(1723),世宗胤禛又定,八旗都统满文印信改为“固山昂邦”,此后终清不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全国重要的城市和军事据点设驻防八旗,一般不设都统。热河、察哈尔副都统分别升为都统后,即为各该地区的长官。 固山额真官名。满语音译。固山,汉语译为旗;额真,意为主也。因山额真,即原为旗主之意。旗是清代八族组织的最大编制单位。清顺治十七年(1660),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掌一旗政令、户口、教养、训练等事。雍正元年(1723),改名为固山昂邦。 固山额真武官名。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清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八旗组织的最大编制单位称为固山,汉译名为旗。其官称为固山额真,掌本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务。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定汉名为都统。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改满名为固山昂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