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回族婚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回族婚俗

回族婚俗huizu hunsu

境内回族婚礼简朴。婚姻要取得男女双方的同意,父母有帮助选择的义务,但无包办之理。回民一般只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通婚。回族男子到了婚配年龄,由其父母约请社会上有影响的亲朋好友到女方家做媒(也有男方父母提上礼品,直接到女方家提亲的),几经往返,获得女方家应允,然后约定时间,在送聘礼(一般是衣料和妇女生活用品)的同时,男方请上教长(阿訇)和亲朋数人一起到女方家喝喜茶,阿訇当众宣讲女方家已接受聘礼,这门亲事就算订下来了。结婚的前几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结婚时所穿衣料和聘金(数额多少视双方情况而定,习惯上叫开柬)。结婚当日早晨,男女双方家中都要举行追念祖先活动(称过包贴)。随后新郎在两位已婚男宾陪同下至女方家中,由阿訇主持证婚(称依扎布)。一般多在上午把新娘接到男方家中。迎亲送亲的人均不燃放花炮或吹奏乐器。随即设宴款待来客。各位来宾向双方父母道喜,向新婚夫妇祝贺,婚礼仪式结束。

☚ 回族服饰   竹马 ☛
回族婚俗

回族婚俗

婚礼习俗。回族婚娶习俗与汉族大同小异,婚礼不拜天地,但必须请阿訇证婚,举行宗教仪式。亲事说成了谓之“落话”。定亲时男方与女方要互送礼物,叫作“换手”(若一方不接“换手”,就意味着不同意)。在提亲和定亲的过程中,必备茶与红枣两样礼品。回族订婚又称“订茶”。娶亲前十日,男方要提公、母鸡(公鸡要红色,母鸡要黄色)一对去女家,叫送“提话鸡”。送了“提话鸡”,就只等迎亲了。婚娶的日子除星期二被视为不吉祥外,其他日子里都可以举行。一般以“主麻日”(星期五,即聚礼日)或星期四嫁娶者居多。迎亲时,不同于汉族者,用公驴、马迎娶,新郎要亲自去女方家给亲戚道“赛俩目”。新娘进门后,首先请阿訇念证婚词,诵《古兰经》,主持婚仪。婚后第二天清晨,新郎、新娘要同吃“睁眼饭”(水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的回族迎亲时,有女方家闹新郎的习俗,男方须做好防护准备,一边用糖果、核桃、花生等物诱哄堵打者,一边保护新郎安全地闯进女方家大门。

☚ 闹新房   过岁 ☛
回族婚俗

回族婚俗

回族群众遵循伊斯兰教教法规定,多实行族内通婚。男子可以娶外族女子,但该女子必须皈依伊斯兰教;女子则不得嫁给非穆斯林。如果男女相悦,男方即请媒妁到女方家提亲,去时需携带礼物,名曰“开口茶”。女方家长如满意男方,则收下礼物,要男方选择吉日前来定亲(俗称“大礼”)。定亲之日,男方还要带彩礼,有钱财、衣服、首饰、食物,其多视男方经济状况和女方要求而定。成亲之前,男方还送去一些衣服、礼品,称之为“催妆礼”。同时确定成婚日期,一般选在主麻日(星期五)举行。结婚之日,男方家要派车去接新娘和新娘的亲戚(父母除外),并请全可人(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缝被、铺床和布置新房。女方家则让新娘洗大净、穿吉服、锦帛覆面首(俗称“离娘水”),进行梳妆打扮,同时亦请全可人以跟车送亲。至新郎家门口,新娘由兄或舅抱入新房。两家人相互道“赛俩目”后,举行写“伊扎布”(确认书)、念“尼喀哈”(证婚词)仪式,从而使两人在宗教意义上成为合法夫妻;众人向新人身上抛撒花生、枣、核桃,以示吉庆。仪式完毕,新人入洞房,揭去覆面盖头,双双走出,向亲友致谢意,此时大宴宾客,席间,还要请口齿灵利、能说会道者评价新娘嫁妆,多说吉庆祝贺之词,此为“表针线”。宴席结束后,众人告退,年轻人则留下“闹房”,结束后,请年高德重者训以教门和夫妻白头偕老之道,至此热闹的婚礼宣告结束。第二日清晨,新人环拜男方舅姑。晚饭时,新娘要亲自入厨,烹煮饭食,以显心灵手巧(俗称“下厨”)。第三日,新郎偕新娘回娘家,岳父母和亲友盛宴款待,临行赠给新女婿礼物(俗称“回门”)。随着时代发展,回族婚姻已突破原来“只进不出”的界限,联姻范围扩大,只要求对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尼喀哈”仪式在城市已不多见,代之以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

☚ 阜康县村设回族小学   耍公婆 ☛
00001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