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门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四門塔 四門塔 sìméntǎ 座落於山東歷城縣柳埠鎮神通寺遺址東。塔身四面各闢半圓形拱券門,故稱。始建於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正方形,邊長二丈二尺,高約四丈,屬石構單層塔。塔内正中有方形塔心柱,其四面各有石雕坐佛一尊。爲現存最早之石塔。參閱《歷城縣志·古蹟考·寺觀》。 四門塔 四门塔 四门塔四门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青龙山麓的神通寺遗址东侧,为611年(隋大业七年)所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方形石塔。 ☚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灵岩寺 ☛ 四门塔 四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历城区柳埠镇东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塔。东魏武定二年(544)始建,隋大业七年(611)重建。单层,方形,通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全用雕花纹大块青石砌成。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因而得名。塔檐部挑出叠涩5层,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收缩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顶端塔刹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简朴浑厚。塔内有三角形石梁16根,中心为石砌方形塔心柱,每边有后移入的大理石雕刻佛像一尊,螺髻盘膝而坐,姿态各异,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塔后有一古柏,高15米,围5.4米,传为汉柏,实为隋大业七年所植,树龄已有1300余年。因有九大苍秀枝干,俗称九顶松,又名千岁松。与古塔青山碧水交相辉映,景色格外苍古肃穆。 ☚ 神通寺祖师林 龙虎塔 ☛ 四门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砌佛塔。位于山东省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塔身用大块青石砌成,方形单层,高15.04米,边宽7.4米。塔身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故明清以来习惯称“四门塔”。塔室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有1尊后人移置的石雕佛像,皆结跏趺坐螺髻,面部表情生动。佛座上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杨显叔造像记和唐代景龙三年(709年)尼无畏造像记,原物已毁,今据原题记拓片重刻。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收缩迭筑,呈四角攒头锥形。塔刹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后有9顶柏,因古柏主干上分9枝得名。塔西北白虎山下有龙虎塔。呈方形,塔基3层须弥座石砌。从建筑风格来看,塔基、塔身为唐代建,塔顶为宋代补建。龙虎塔西的白虎山崖壁上有千佛崖造像,大小窟龛100多个,佛像210余尊,大部分造像时代为唐初,宋、元、明各代也有少量凿刻。另外,在白虎山麓还有涌泉等自然景观。四门塔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门塔 四门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石塔。位于济南市东南35公里、柳埠镇神通寺遗址东部山坡上。塔身四面各辟半圆形拱券门,故名四门塔。塔身正方形,青石板砌筑,每面宽7.40米。塔檐叠涩挑出5层,内收叠涩23层,四角攒尖顶。塔刹由露盘、山华蕉叶和相轮等组成。通高15.04米。塔内正中有方形塔心柱,顶部四周用16块三角形石梁与塔身四壁相连,承托拱版与塔顶。塔心柱四面各有石雕座佛一尊。螺髻、跏趺端坐,衣纹平直。据《济南金石志》载:塔为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杨显叔所造,因此该塔年代曾一度定为东魏。1972年维修塔顶,发现“大业七年造”刻石,同时塔心柱内舍利石函中贮有隋代五铢铜钱,证明该塔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西隔谷相望,有唐千佛崖造像和龙虎塔等重要文物。详“龙虎塔”。为山东地区佛教艺术遗存丰富的宝库。为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四王冢 四世宫保坊 ☛ 四门塔si men ta【佛教】FourArched Pagod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