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铢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铢钱古铜币名,始铸于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币面文字为“半两”,实际重四铢,故名。《史记·平准书》:“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又南朝宋元嘉七年及孝建元年也铸过四铢钱。 四铢钱 四铢钱货币名。汉文帝时发行,武帝时改用三铢钱。南北朝时期的南宋亦发行四铢钱。《史记·平准书》: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 ‘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资治通鉴·宋纪·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 (十月) 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 ☚ 税天下青苗 四郊之赋 ☛ 四铢钱 四铢钱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由政府铸造的铜钱。该钱面亦有“半两”二字。日本学者加藤繁考证分析, 这种钱的成分是铜占64.94%,锡6.02%, 铅27.61%, 铁0.07%, 镍0.12%,银0.06% ( 《中国经济史考证》)。此钱发行的同时, 又除盗铸钱令, 允许民间仿照铸造, 于是钱法大坏。 ☚ 五分钱 皮币 ☛ 四铢钱 四铢钱亦称“三分钱”。 中国古代铜铸币。 始铸于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 币面铸有“半两”二字,法定实重四铢,故名。 四铢是半两(12铢)的1/3,故又称三分钱。《汉书·食货志下》载:“汉文帝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由于允许民间铸钱,实际流通的四铢钱重量往往要比法定重量为轻,而且各地所铸重量不一。 四铢钱用了35年,到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用三铢钱。 汉代以后,南朝刘宋时也用过四铢钱,铸于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币面上铸有“四铢”二字;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续铸四铢钱,背面加“孝建”二字,俗称“孝建四铢”。 ☚ 榆荚半两 三分钱 ☛ 四铢钱汉钱币名。汉文帝以汉初的荚钱益多又轻,万更铸四铢钱,文为“半两”。南朝宋也铸过四铢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