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方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方馆 四方馆官署名。掌接受并奏进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地方于元日,冬至等日庆贺皇帝起居的章表,确定郊祀朝会外国使臣、致化官及其他人等陪位名册,并掌有关护葬、赙赠、朝拜等事务。置四方馆使,为武官迁转之阶,另置知四方馆事以主管本馆事务。南宋初,以四方馆并归东上阁门,以知阁门事总领。 ☚ 引进司 阁门司 ☛ 旧政府机关 旧政府机关辕(辕垣;辕门) 署(署府;云署;解署;节署;曹署) 衙(衙门;衙府;衙署;官衙) 牙(牙门;牙署;牙阖) 庭(庭阁)府(~司;府朝;府署;府室;府馆;府廨) 局(局子;局署;官局;曹局) 廨(廨署;官廨;公廨) 司 邸 官(官署;官府;官厅;官司;官家;官衙;官寺;官室;官廷;授~厅) ☚ 国家行政机关 朝廷 ☛ 四方馆 四方馆隋官署名。始创于炀帝大业元年(605)。下设东夷使者,主东方诸国事; 北狄使者,主北方诸国事; 南蛮使者,主南方诸国事; 西戎使者,主西域诸国事。著名外交家裴矩即初任西戎使者,主张掖互市,建言通西域。 ☚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礼宾院 ☛ 四方馆 123 四方馆官署名。隋代始设,唐、宋两代沿用。掌招待四方各国使节。至元代为会同馆所取代。 ☚ 南主客曹 市舶司 ☛ 四方馆 四方馆官署名。宋、辽时置。掌进庆贺表章接待进呈等事。《宋史·职官志六》:“四方馆:使,2人。掌进章表,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起居章表,皆受而进之;郊祀大朝会,则定外国使命及致仕、未升朝官父老陪位之版,进士、道释亦如之。掌凡护葬、赙赠、朝拜之事。客省、四方馆,建炎初并归东上阁门,皆知阁总之。” ☚ 四科 四路厅 ☛ 四方馆官署名。掌接待四方使者及与外国互市事。隋炀帝置,隶鸿胪寺,东、南、西、北各置使者一人。唐初以通事舍人主之,隶中书省,凡四方进表、纳贡,皆受而进之。 四方馆官署名。隋炀帝始置,属鸿胪寺。设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使者各一人,分掌四方诸国使节的接待及贸易之事。四使者各设一署,有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交市监及副监、参军各一人。唐于四方馆置通事舍人,属中书省。宋四方馆掌通事舍人分番供奉宣赞名籍,接受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以及诸路元旦、冬至、每月初一庆贺起居的章表;排定郊祀、朝会时外国使节、致仕官、进士、进奉使、京官、道释、父老陪位名册,并掌有关护葬、赠赙、朝拜事务。宋初,以检校官判四方馆事,淳化四年(公元933年)改置四方馆使,后成为武臣迁转之阶,另以知四方馆事等差遣主管本馆事务。南宋建炎初,并归东上閤门。以知閤门事总管。所掌与隋唐互异。辽南面官中亦置四方馆,属客省,以四方馆使、副使为正副主官。金置四方馆于兵部,掌提控诸路驿舍驿马。其下有承发司管勾,掌受发省部及外路文字。性质又与唐宋不同。明有四夷馆,清有会同四译馆,其性质与隋唐四方馆同。参见“会同四译馆”。 四方馆内诸司名。先后隶台察、中书省。北宋在朝堂门外。南宋在临安皇城东华门北。 别名❶馆老。以中书省通事舍人判四方馆事者,有此称。《长编》卷49甲戌:“故事,閤门无通事舍人,通事舍人隶中书省,其长一人判四方馆,谓之馆老。”《分纪》卷44《四方馆·使》:“唐四方馆,以通事舍人判,隶中书省。” 职能❶为本馆之长,领四方馆公事;仁宗朝之后,如遇閤门阙使,由四方馆使、引进使兼领(《分纪》卷44、《长编》卷145辛巳、《宋会要·职官》35之5《四方馆》)。 品位从三品(《分纪》卷35《诸卫将军》)。诸卫上将军内,序位在左、右武卫上将军之下,左、右领军卫上将军之上(《宋史·职官志》6《环卫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