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各地。張衡《東京賦》:“京邑翼翼,四方所視。” 四方 四方❶四方诸侯国。《大雅·民劳》一章:“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郑《笺》:“康、绥,皆安也。惠,爱也。今周民罢劳矣,王几可以小安之乎?爱京师之人,以安天下。京师者,诸夏之根本。”《大雅·常武》六章:“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徐国。毛《传》:“来王庭也。”孔《疏》:“四方既已平定,徐方又来在王庭,便是天下宴安,不须用武。”四方,四方诸侯叛国。《周颂·烈文》一章:“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毛《传》: “竞,强;训,道也。”郑《笺》:“惟得贤人也,得贤人则国家强矣,故天下诸侯顺其所为也。” ❷泛指天下。《小雅·节南山》三章:“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 《传》:“均,平。”郑《笺》:“言尹氏作大师之官,为周之桎辖,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上辅天子,下教化天下。”《大雅·文王有声》四章: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笺》:“乃为天下所同心而归之。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商颂·玄鸟》一章:“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毛《传》:“正,长;域,有也。”郑《笺》:“古帝,天也。天帝命有威武之德者成汤,使之长有邦域,为政于天下。” ❸四面八方。《小雅·十月之交》八章:“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毛《传》:“羡,馀也。”郑《笺》:“四方之人尽有饶馀,我独居此而忧。”《大雅·大明》一章:“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毛《传》:“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郑《笺》:“今纣居天位,而又殷之正适,以其为恶,乃弃绝之,使教令不行于四方,四方共叛之。”《大雅·棫朴》五章:“勉勉我王,纲纪四方。”郑《笺》:“我王,谓文王也。以网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孔《疏》:“勉勉然勤行善道,不倦之我王,以此圣德纲纪我四方之民。” ☚ 四月 四矢 ☛ 四方一1233①名办事按板按眼的人。闽语。福建厦门〖 〗。②形似四方形的,比喻人不灵活。闽语。广东潮州〖 〗。个物头脑~个,学物件一回障慢。   四方❶〈隐〉清末以来冥器业指纸扎的轿子。 ❷〈隐〉清末以来藤器业指橱。均系就其大体形状而言。 四方sìfāng❶东、西、南、北;泛指各地 △ ~来客。 ❷正方形的;立方体的 △ ~台∣四四方方的土台子。 四方sìfāng正方形的或立方体的。用于有形体的事物。例如: ❶ 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上,有一个四方的红印。 ❷ 刘作谦……提着大烟袋,一步一步走过来,胳肢窝里夹着一个四方红漆匣子。(梁斌《翻身记事》) ❸ 从这儿走入正厅,上面有天窗,地面上是大理石砌的四方水池,可以蓄水。(周而复《庞贝——复活了的两千年前的古城》) ❹ 我的四方的小书斋,今日也依然是所谓“窗明几净”。(鲁迅《野草》) “四方” 可以重叠成 “四四方方”。例如: ❺ “那是什么?”小迷糊指着那块四四方方的纸片。(魏巍《东方》) ❻ 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寂寞古城中,这是他惟一的一位老朋友。(吴组缃《泰山风光》) 四方(4次) ❶此指东西南北四个方面。~之门《天》 ❷此指四方荒远之地。方,一本作荒。经营~兮《远》 ❸指东西南北各处。何为乎~些 天地~《魂》 四方sì fāng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奸些。”王逸注:“言天有虎豹,地有土伯,东有长人,西有赤蚁,南有雄虺,北有増冰,皆为奸恶,以贼害人也。”《招魂》:“何为四方些?” 四方1;四方2◉ 四方1 sìfānɡ 名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处。〈例〉~响应/ 奔走~/ 多种族,如弟兄,~八面自由风。〈近〉四处。 ◉ 四方2sìfānɡ 形 正方形或立方体的。〈例〉~脸/ ~桌/ 他望着桌上的~盒子,猜不出里面装了什么东西。〈近〉正方。〈反〉浑圆。 四方❶謂天下。《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鄭玄箋: “四方,謂天下也。” ❷山林川谷丘陵之神。《禮記·祭法》: “四坎壇,祭四方也。” 鄭玄注: “四方,即謂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 四方sì fāng❶旧时藤器业谓橱。《切口·藤器匠》: “四方: 橱也。” ❷旧时纸扎店谓纸轿。《切口·纸扎店》:“四方: 纸成之轿子也。” 滚圆、浑圆;四方、正方○滚圆gǔn yuán(形)非常圆:荷叶上~的水珠|~的脸蛋儿|肥硕~的躯体。 ○浑圆hún yuán(形)很圆:~的落日 |~的珍珠|~匀称的臂膀。 ●四方sì fāng(形)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匣子|~桌|四四方方的大脸。 ●正方zhèng fāng(形)呈正方形或立方体的:~形的纸|由椭圆形变成了~形。 四方sì fāng东南西北,泛指天下各处(14)。《李斯谏逐客书》: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因此地方不分东南西北,人民不问国家的不同,四季富足美好,鬼神会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百姓在于君主如何统治,他们追求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东南西北是不加选择的。《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从天下各处来的人,没有经过这里不行礼致敬而且落泪的。 四方东南西北,泛指天下各地。《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苏轼《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之民,兽奔鸟窜。” 各方1 各方1四方,各个方位:四方 四乡 四维 四远 四宇 四封 四外 四隅 四面 流方 东南西北 四角,四方:角角 四方和四隅:八方 八都 八隅 八陲八区 八乡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五方(~杂处) 东西南北和上下:六合 六方 东方:东(东面;东边;东部;东头;东首;东维;东隅;正~;以~;大~;近~;远~) 春(春方) 朝青(青方;青羌) 震(震方;震位;震区;震宫;震维) 少阳 阳方 东北方:艮(艮隅;艮维) 东南方:巽(巽维) 辰巳 龙翼 极东:泰东 南方:南(南面;南纪;南服;南离;南道;南端;天~) 赤(赤方;赤位) 炎(炎天) 午 朱(朱方;朱冥) 离(离方;离南) 暑门 火维 蛮方 正阳 南天,南方:离宫 西南方:朱天 坤维 西方:西(~侧;~翼;~天;西边;西头;西金;西商;西圉) 兑(兑域) 右(山~;江~) 金庚 金方 鲜方 阴方 迁方 秋方 秋陆 毛兽 少阴 古代对西方的称呼:沃野 西北方:干(干位;~风;干方) 幽天 正西:直西 极西:泰西 北方:北(北面;北部;~国;山~;有~) 朔(朔方;穷朔) 癸 玄(玄方;玄朔) 背 伏方 太冥积冰 戴斗 黑后 霜碛 南北方:青竹丹枫 正北方:直北 极远的北方:穷北
另见:方向 辨认 各面 ☚ 各种方向 高处 ☛
方 方方(~块;~砖;四~;正~) 方形:轸 矩 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见方(一丈~) 几何学中的长方形:矩形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 形状 圆 ☛
各地 各地诸方 节节 在在(~皆是) 比比触塗 遍地 匝地 四路八方四远八方 四面八方 四处八方 地北天南 山南地北 东西南北 各处:下土 东西(任意~) 着处 著处诸处 到处 处处 在处 是处(遍到是处) 满处 蓬处 遍处 四方 四外 四宇 随分 随处 随地 随脚 遍地 扑地(清香~)连地 四下里 满世界 天地四方:六合 门里门外,到处:门阶户席 四方,各处:四处 四外 四下里,四处:四下 四方边境地区:四境 四边 四垠 所有的地方:碧落黄泉 黄泉碧落 四方各地:江海(~人) 江河 江湖(闯荡~) 全国或中国各地:区宇 举国 四海(四海五湖;五湖四海;五岳四海) 寰海 万方 斗南 境域之内:率土 国境之内,全国:海内 国家全境:寰宇 四面八方各个地区:四山五岳 中原,全国:咸夏 函夏 天下,全国:万方 万邦 世界各地:五洲四海
另见:地方 交通 ☚ 各地 中国各地 ☛ 四方 四方官名。西周时期置。掌察诸州百官善恶。即近似后来的刺史。《周礼·秋官司寇》: “四方: 中士8人,史4人,徒16人。” ☚ 四岳 四命 ☛ 四方sì fāng❶东西南北。《靖盦说医》:“东西南北四方之人,禀性既异,赋亦不同,此理之固然也。” ❷天下。《串雅内编·绪论》:“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 ❸引申为体内各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五藏专精之本也,为帝王监领四方。” 四方quadripartite;quadrilateral 成立~临时联合政府 establish a provisional quadripartite coalition govern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