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 四德指涅槃四德。佛教术语。大乘佛教认为众生成佛后,具有常、乐、我、净四个特性,即涅槃四德。常,永恒常在;乐,没有痛苦、充满欢乐,我,成就佛身;净,断除一切烦恼。 ☚ 瑜迦 潮音洞 ☛ 四德 四德语见孙禄堂《八卦拳学》。作者借“四德”为目,赋予拳术技法的解释。其自释云:“四德者,顺逆和化四者,即拳中合宜之理也。顺者,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也。逆者,气力往回缩也。和者,气力中正无乖也。化者,化其后天之气力归於丹田而返真阳也”。 ☚ 四象 五行 ☛ 四德即春、夏、秋、冬四季。意思是说它们有生、长、收、藏的德性。 四德儒家所立做人的美德。《大戴礼记·卫将军文予》:“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孝悌忠信为四德。封建统治者特别重忠孝,使之成为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道德规范。宋明以后,忠孝日益向绝对化方向发展,成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的教条。 四德sì dé旧指妇女应具有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上》:“夫四德者,女子立身之枢机。” 四德 ☚ 四维 四象 ☛ 00000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