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康德的经验学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康德的经验学说》 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柯亨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1871年、1885年、1918年他曾为此书的一、二、三版作序。该书虽为作者阐释康德认识论之作,却加进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即突出地强调先验方法的作用,注重从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方面来解释和改造康德哲学。 该书由一个长达12节的序言和16章组成。序言中追溯了康德以前的各派哲学及其同康德思想的关系,指出理论哲学的任务不是从人的主观心理结构中寻找知识的统一性,而是阐明科学知识的客观逻辑基础,所以必须贯彻先验方法。 16章的题目依次如下:(1)时间、空间的形而上学讨论;(2)时间、空间的先验讨论;(3)时间、空间主观性的方法论意义;(4)先验感性论与先验逻辑的关系;(5)作为经验的形式条件的时间、空间;(6)作为经验的形式条件的范畴;(7)作为思维形式的范畴;(8)范畴的先验演绎;(9)内感官的秩序意义;(10)叔本华对先验演绎的异议;(11)纯粹理性概念的生搬硬套,分析与综合;(12)分析的原则;(13)物自体和理念;(14)世界概念的二律背反;(15)形式上合目的性的原则;(16)批判的唯心主义体系。 全书的重点放在修正康德的经验学说上。柯亨认为,康德在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先验论两种意义上使用经验概念,是二元论的表现。康德哲学中直观与思维的对立,时间、空间理论以及作为感觉源泉的自在之物概念,都是前批判时期观点,应予以批判;只有先验逻辑学说是康德的成熟思想,应该继承。 随著现代科学的发展,必须改变对感觉的看法,不仅任何感觉都是有局限性的,而且世界上还存在著电、磁等许多感觉不到的运动,所以感觉是十分可疑的东西,决不能当作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 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由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至于自在之物,可以把它看作科学经验范围内的经验整体,是一个只存在于我们思想中的极限概念,它的作用就是引导认识无限地向前发展。该书中的观点在作者后来的《纯粹认识的逻辑学》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挥。 此书在作者身后多次再版,并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