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大须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

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1901—1966)、谭富英(1906—1977)、杨宝森(1909—1958)、奚啸伯(1910—1977)。马连良,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幼年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学老生。出科后向孙菊仙、刘景然、贾洪林诸老生名家学习。后兼学余叔岩。经兼融并蓄,长期实践,发展成“马派”。嗓音柔润甜净,唱腔细腻洒脱,新颖酣畅,精巧饱满,不少唱段南北竞相学唱。念白抑扬顿挫,字字铿锵,富于音乐性,堪与唱腔媲美。马派做工飘逸潇洒,身段、髯口、水袖都有独到之处。由于他的倡导,重视了乐队中月琴的伴奏效果;增设围屏,使乐队与演出区隔开,净化和美化了舞台;服装、化妆、道具等均有所革新创造。不仅擅演传统剧目,而且新编、移植了很多剧目,如《将相和》、《青霞丹雪》、《赤壁之战》、《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及现代戏《杜鹃山》、《年年有余》。移植剧目有《串龙珠》、《春秋笔》等。饰演《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不仅对程婴的高尚品质和心理状态,有深入的刻划,还创出了许多诱人的身段和唱腔。剧中唱、念、做俱臻化境。“马派”为戏曲界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之一,传人很多,较突出的有:李慕良、言少朋、马长礼、冯志孝、张学津等。谭富英,湖北江夏(今武昌)人,生于北京。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幼入富连成班学艺。出科后又拜余叔岩为师。嗓音醇厚动听,唱腔继承“谭派”和“余派”,又有创造。流畅朴实,人称“新谭派”。武功基础扎实,擅演长靠戏。剧目以《定军山》、《战太平》、《击鼓骂曹》等著称。摄制影片有与雪艳琴合拍全部《四郎探母》、与马连良等合演的《群英会》等。杨宝森,字钟秀。原籍安徽,生于北京。幼从陈秀华、鲍吉祥学老生。10岁左右带艺搭班斌庆社,这时嗓音高亢明亮。他的代表作《文昭关》,就是他童年的拿手戏。16岁倒嗓后,悉心研究“余(叔岩)派”的表演艺术。他嗓音宽而不大,厚而不坚,缺乏“脑后音”。虽然行腔有些地方很象余叔岩,但乍听起来还是不象。于是根据自己条件,创造了一种行腔吐字抑扬婉转,味甘而醇,善于表现悲凉感情的“杨派”唱腔,代表剧目《文昭关》,在童年是用高调门唱,中年改为矮调门唱,更充份表达了伍子胥的悲愤之情,大获赞誉。杨不以做工为主,但表演稳健老练,平妥无疵,并富书卷气。杨派唱腔有“继谭(鑫培)、余(叔岩)之后,谭派老生唱腔的第三座里程碑”之称。奚啸伯,北京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常出入票房。唱老生,宗谭(鑫培)派。曾得言菊朋教益。21岁正式下海,因缺少幼功,练功十分刻苦。唱法讲究喷口和吐字音韵,对京剧老生比较难发声的“衣欺”辙,有系统的研究,获好评。演出认真,表演着重刻划人物,经过长期努力,终获盛名。先后与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同台演出。1935年为梅兰芳配戏,获益非浅。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等,与筱翠花合演的《乌龙院》最为著名。1949年以后,参加演出《白毛女》、《红云崖》等现代戏也获好评。以上4位20世纪40年代先后成名的老生演员有较大的艺术影响,且各具特色,故被誉为“四大须生”。

☚ 飞天小生   江南第一名丑 ☛
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

30年代先后成名的京剧界四位老生(须生)演员。即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幼年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出科后不久即享名,世称“马派”。谭富英(1906—1977),湖北江夏(武昌)人,生于北京。幼年入富连成科班。演老生,擅长靠把戏,人称“新谭派”。杨宝森(1909—1958),字钟秀,北京人,祖籍安徽合肥。幼年师事裘桂仙(裘盛戎之父),练毯子功,后改习老生。10岁左右搭“斌庆社”在京沪等地演出。16岁倒仓后,嗓音变得宽厚,但高昂不足,根据自己条件加以变化,行腔吐字抑扬婉转,自成一格,世称“杨派”。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唱老生,宗谭派(谭鑫培)。曾得言菊朋赏识,并亲授多种剧目。21岁下海搭班演出。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沪为梅兰芳配演。在京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合作,多年在京、津、沪等地演出。虽缺乏幼功训练,但能刻苦实践,表演上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勤于钻研,博采众长,终享须生之盛名。

☚ 老生   衰派老生 ☛
00004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