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大sì dà

❶佛教谓地、水、火、风。四者包含坚、湿、暖、动四种功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指人身。刘禹锡《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余。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❷指天地。道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

四大

四大

北周无名氏 《三徒五苦辞》 :“四大暂相寓,五物权时假。”四大,佛教认为水、火、风、地四者最为广大,能够产生一切事物和事理。道教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 四禅   四会 ☛

四大

 【出典】 《四十二章经》卷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最胜王经》卷五:“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成身。”
 【释义】 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由此四者生成万物。
 【例句】 浅深与高低,尽能生棘榛,茫茫四大愁杀人。(贯休《茫茫曲》9311)这里以“四大”喻指茫茫世界。

四大sì dà

佛教指地、火、水、风。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四大

四大

佛教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色法(相当于物质)”的四个基本原素。也称“四界”,是梵文Caturmahabhuta的意译。据《俱余论》称,“四大”的作用为持(保持)、摄(摄集) 熟(成熟)、长(生长);其属性分别为坚、湿、煖、动。佛教认为人身及世界万物,即为“四大”组成。第七十四回“我今得个人身,心中烦恼悲切,死后四大化作尘土,又不知这点灵魂往何处受苦去也!”

☚ 五浊   弥陀 ☛

四大sl44 ta44

数字。数字一至九都赋予特定的重要意义。四也一样,“四大爷” 不一定是老四,只能说他是至高无上的利害人: 古人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 道家以道、天、地、王为 ~;佛家以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为~。1958年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

四大

〈隐〉明清江湖诸行指身体。见《新刻江湖切要·身体类》。《四十二章经》卷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故称。

四大

(一) 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二一章:“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二) 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称“四大种”,认为此四者广大,能够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安身当在何处?” (三) 古人以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王豹传》:“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四大sì dà

明清以来江湖社会谓身。《新刻江湖切要·身体类》: “身曰四大。”又 《切口·星相》: “四大: 身也。”

各种身体

各种身体

道家称身体:玄根 玉都
佛家称人体:四大
敬称僧人的身体:法体
佛家称转世后的身体:后身
带肉的身体:机体
怀着胎儿的身体:母体 娘胎
现世之身:现身
酒醉的身体:醉魄
宝贵的身体:黄金躯 不赀之躯 不赀之身 不赀之体 不訾之躯
尊贵的身体:玉体 贵体
十分宝贵的身体:千金贵体
纯洁的身体:净身
柔软的身体:软骨
洁白柔软的身体:玉柔
轻盈的身体:轻体
柔弱的身体:柔身弱体 柔肤弱体
瘦弱的身体:羸身 孱肌 鸡骨
羸弱的身体:孱质
衰弱无能的身体:枯皮老干
柔弱单薄的身体:薄质
衰老瘦弱的身体:枯皮朽骨
因病而体瘦骨露、十分衰弱的身体:支离病骨
患病的身体:病体 病躯 病质 病身 病肌 枯形 抱病之身
病中憔悴的身体:病骨
经常躺着或坐着,病体难支:十眠九坐
枯瘦的身体:鹤躯
瘦骨嶙峋的身体:支床鸡骨
贫穷的身体:贫身
卑贱的身体:陋体

☚ 躯体   各种人的身体 ☛

四大一

佛教名词。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俱舍论》卷一认为四大有实、假两种。实者,称四界或四大界,它造作一切色法,故称为“能造四大”。假者,指世间所称的地、水、火、风,为“所造四大”。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和人身均由四大构成,其多变不实,为苦。《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后世有“四大皆空”之说。(二)老子用语。指道、天、地、人。《老子》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四大”

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起源和形成于1957年的整风和反右运动中。在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成为制造混乱、诬陷干部和群众的工具。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后的宪法第54条规定,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取消宪法第54条中有关“四大”的规定。

四大

四大

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构成色法(物质现象)的基本原素。其基本属性是地坚、水湿、火热、风动,而天灾人祸,则在于四大的不调和。世界万物均由四大组成。佛教以此说明人生无常、不实、受苦。

☚ 三界   方外 ☛

四大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简称。1957年前后逐步形成,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将它确认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它不利于安定团结,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予以取消。现行宪法再未规定。

四大

四大

古人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王豹传》:“明公挟大公,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道家称道、天、地、王(亦作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称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佛教名词。全称“四大种”,即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大种”为梵文Maha-bhuta的意译。这是物质的所依。四个大种,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简称“四大”。佛教认为人身也是由此“四大”而成,故以“四大”作为人身的代称。现代称“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1957年春,中国共产党整风之始,广大群众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极少数右派分子利用党的“双百方针”,要求“大鸣、大放”,向党和社会主义发动进攻。从而形成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复杂形势和政治上的不稳定状态。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同样运用“四大”进行反击,虽然是必要的,但严重地扩大了打击面。运用“四大”方法是严重扩大化的一个因素。然而毛泽东反而肯定“四大”是一大创造。在后来,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大”被演变为整群众斗干部的武器,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将“四大”写进了“宪法”,受到保护。1978年3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仍将“四大”列为人民的民主权利。1980年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认为,“四大”防碍了人民正常行使民主权利,建议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取消当时的宪法第45条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通过同年9月召开的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取消了这项规定。

☚ 艾寒松   四有教育 ☛

四大si da

【佛教】four elements

四大

the four elements;earth,water,fire,air

四大

老子哲学的范畴。《老子》第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所谓“四大”,指的是道、天、地、人四者。其中“道”居首位,天、地、人都要效法“道”,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大

佛教术语。亦称“四界”、“四大种”。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色法或色阴(相当物质现象)的基本原素。谓这四种物质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