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坐且莫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坐且莫喧
【注释】 ①四坐:四座,四座之人。愿:希望。②崔嵬:高大。南山:香炉上端似碗,有盖,下端像翻过来的盘子,炉形似山。故以南山为喻。③离娄:玲珑透明的样子。④公输:春秋时鲁国巧匠名鲁班,号公输。诗中“公输与鲁班”,意谓除了鲁班还是鲁班。⑤然:同“燃”。⑥叹:赞许,称美。⑦蕙草:香草名。古以兰蕙等香草炼膏,然后置于炉中燃烧取烟。 【译文】 在座各位暂且不要喧哗,希望听我来唱一段。请让我说说铜香炉,它高大的样子像南山。上端像伸出的松柏枝,下端有根盘踞在铜盘。炉身雕刻的图纹各不相同,玲珑透明彼此相连。谁能做出这样的器具,除了鲁班还是鲁班。红火在炉中燃起,青烟从炉中飘散。香烟随风飘进各人怀中,在座的人没有谁不赞叹。可惜香风难以久留,白白让蕙草被摧残。 【集评】 明·胡应麟:“古诗自质,然甚文;自直,然甚厚。《上山采蘼芜》、《上坐且莫喧》……等,皆闾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绝出千古。”(《诗薮·内编·古体中》) 明·谭元春:“(“青烟扬其间”)叙得清,韵不俗,用其中间爽而老,不知者反以为嫩。”(《古诗归》) 明·钟惺:“通篇比托,谨身谦柔,读之感人。”(《古诗归》汉四) 清·陈祚明:“以比己有才能而君不录用,河清难俟,冉冉将老,通首但于闲处铺张,惟末二句是正旨。”(《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今·余冠英:“这诗借歌咏香炉寄托讽谕。先写香炉的精致,次写香烟的悦人,最后以香风不久、香草空残比喻世俗的人竭尽精力追求浮名,博得一时的称羡,到头是空虚的,不值得的。”(《汉魏六朝诗选》) 【总案】 此诗主旨或如余冠英先生所说,属于所谓劝世诗。诗作者有此感触,当与其社会经历有关。“劝世”原本于愤也,只是诗中愤世之慨表达得委婉。诗以口语为主,以浅显比喻说理,胡应麟称其与他篇古诗皆“绝出千古”,诚非虚言。 《四坐且莫喧》四坐且莫喧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这是一首咏物寄兴的古诗。诗人既写香炉精美、香烟撩人和香味令人心旷神怡,进而又写到香烟这种美景不长,味消烟散,只落得草残灰烬。作者采用迂回曲折、托物言志的手法,感叹人生,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艮辰佳宴,高朋满座。此时此刻诗人却要一扫众人之兴,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轻言慢语,信手一指眼前物,由“铜炉器”大加着墨说开来。香炉“崔嵬”,巍峨让人联想到终南山;如松似柏的上端和稳坐大铜盘的底部的描写,为显其高大又添更浓一笔。更重要的是它精美令人叹服。镌刻其上的图案繁华似锦不相同,镂雕的花纹巧妙衔接,可谓匠心经营,奇妙无比,盖世佳作。同时也能看到作者极力夸张香炉完美绝伦,完全是欲张先驰,意在抖出下句“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春秋时代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这里有反复之意而无重之感,强调告诉众人只有鲁班能为之。说香炉出自最有名的巧匠之手,未必是真,只是以此更上一层衬托出它的无与伦比,继前面实写外观之后,作者又虚着一笔,为的是轻轻点出它非同寻常。对香炉的高大、精美雕饰和出自名匠之手的层层描写,使读者宛然觉之在目前,但是这些毕竟又是为后面的叙述蓄势——勾勒香烟产生的环境。 诗句写静态的香炉之后,接着笔锋转入动态的香烟。 “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红光朱火燃燃,浓香青烟袅袅,美味香风飘飘。一个“入”字,表现出香味不仅能沁人心脾,而且回肠荡气,让人陶醉、蒙胧入梦、遐想无边。诗人极写青烟美,自有一番心意,与其说是写烟,更不如说是写人。世人为得一官半职,极力钻营;为邀宠取媚,使尽伎俩,这与青烟有什么两样!可惜“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诗句最后戛然一转,香味随风顷刻即逝,剩下的只是一把残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试看,很多人为了追求浮名,博得一时称羡,耗尽毕生精力,最后也逃脱不了一命呜呼化尘烟的命运, “繁花事散逐香尘”。同时看出作者受庄子思想影响甚深,讲究“清静无为”。诗到此处如画点睛,托喻深微,抖出全篇的中心,作者的“歌一言”也就结束。 这首诗以景写情,由自然的景物,引出人生哲理。采用层层渲染衬垫的手法,末尾两句意点主题,但又话尽意未尽,耐人寻味。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使如平常话的诗句,平中有奇,浅而不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