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
夫病生之类,其有四焉: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二者,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
因气动而内成者,谓积聚、癥瘕、瘤气、瘿起、结核、癫[1]痫之类是也[2]。
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流饮、澼食、饥饱、劳损、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想慕、忧结之类。
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瘅气、贼魅、虫蛇、蛊毒、蜚食、鬼击、冲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刺割、挞扑之类也。
如此四类,有独治内而愈者,有兼治内而愈者;有独治外而愈者;有兼治外而愈者;有先治内后治外而愈者;有先治外后治内而愈者;有须解毒而攻击者,有须无毒而调引者。凡此之类,方法所施,或重或轻,或缓或急,或收或散,或润或燥,或软或坚。方士之用,见解不同,各擅己心,好丹非素,故复问之。
四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语。认为事物产生和存在有四个最根本的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质料”指构成事物的原料,“形式”指事物的本质,“动力”为事物的“制造者”,“目的”指事物所要追求的东西。主张从事物的本身探讨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据,但它本身却是一种调和折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