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
皖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封刘庆为六安王,六安由此得名。相传上古时期,禹封皋陶后裔于六,所以六安又称“皋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发生过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淝水之战、立夏节、六霍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古往今来,这里名人辈出,灿若星河,有辅佐舜禹成帝业的皋陶,有一代骁雄淮南王英布,有开巴蜀教化之风的文翁,三国有一代名将周瑜,宋代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清代有一代帝师孙家鼐,近代有辛亥名杰柏文蔚、张汇滔,抗日名将方振武、孙立人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更涌现了以许继慎、舒传贤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皖西籍有108名,赢得“将军之乡”的美誉。文坛科苑,亦是群星璀璨,光照中华,蒋光慈、未名四杰、李何林、王冶秋、艾煊等。各领风骚。他们是民族的财富,更是皖西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皖西山川锦绣,名胜古迹众多。这里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比比皆是。寿县是全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建于春秋时期的安丰塘为“天下第一塘”,碧波粼粼;镶嵌于大别山丹崖翠碧的“五大水库”,湖光山色;跻身于世界七大人工水利工程之列的——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纵横江淮,气势宏伟;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霍山南岳山——佛子岭,舒城万佛山——龙河口水库,淝水古战场—八公山,4处国家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各具千秋。境内还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7处。怀古、凭吊、旅游、度假,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四 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
池州山川秀丽,景物宜人,历史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名胜古迹遗存颇多。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晚年曾隐居于东至县境内的牛头山,读书种菊,清心寡欲,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陶彭泽仙逝后,留下了菊圃、菊台等胜迹,古东流县城即因此有“菊邑”之称。东流人为纪念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在今东流镇南侧的鳖石矶上修建了一座靖节祠(又称陶公祠)。朱熹、王十朋、杨万里、梅尧臣、陆游、汤显祖等历代名流均曾登祠拜谒。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尽览池州之风光,留下诗作近百首。他称九华山“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山因之得名,今青阳县城亦因之称芙蓉镇。
晚唐诗人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由黄州改任池州刺使,凡任二年,曾留下几十首诗篇,其中《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出,遂使贵池城西杏花村成为千古名区。
梁昭明太子于天监年间(502—519)在其封邑石城县(今贵池市)徜佯山水,筹著文章,宠著《昭明文选》留传百世,至今仍为经典。长江之滨的太子矶,秋浦河玉镜潭畔的昭明钓台,贵池城西的昭明太子祠及其文选楼,无不寄托着后人的钦佩之情。
唐宋以来在池州留下诗文墨宝的还有罗隐、苏舜钦、苏辙、司马光、王安石、包拯、岳飞、文天祥、李清照、解缙、吴敬梓、史可法、姚鼐等。除此以外,孟浩然、刘禹锡、王阳明、汤显祖、袁枚、施闰章等历代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也曾来此寻幽揽胜。
该区尚有诸如海瑞德政碑,九华山佛教寺庙、建德文庙大成殿、太平山房、净居古塔、太白书堂、百牙塔、清溪塔、殷圭墓、滕子京墓、黄观墓、万罗山石刻、钓鱼山石刻、宝胜寺碑刻等一大批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史学和古文化研究价值。新石器时代的七星墩遗址、团山泡遗址、梅龙古代铸冶遗址更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作为民间古文化残存的傩戏,在贵池仍有完整保留,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一份活化石。目前仍在流行、发育的青阳腔,代表了池州民间剧种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