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功——唱、念、做、打
指戏曲演员必备的四种表演功夫,也是演员的一种基本的艺术素质。
唱功:歌唱是中国戏曲传情达意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功夫,一个优秀的演员往往是从他(她)的超人的唱功上表现出来的。在戏曲的分行中,有一些行当如生行中的安工老生,旦行中的青衣、老旦,净行中的铜锤花脸,都要求有繁重的唱功。而且在戏曲剧目中,也有很多是以唱段多、唱腔难而闻名的,这都显示了唱功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唱,在不同的行当中有不同的要求及方法,如老生、花脸、老旦、丑等都要求用大嗓演唱,而旦行中的青衣、花旦要求用小嗓演唱,生行中的小生则是大小嗓兼用的。即使是同一行当,不同的流派,在唱法及韵味上也各有不同。
念功:即念白的功夫。念白在戏曲舞台上对于表情达意也是极为重要的,同戏曲的歌唱是相辅相成的。戏曲的念白不同于生活语言,它是对生活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使之具备音乐化、节奏化特点的产物。念白在戏曲表演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戏谚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戏曲的念白是极为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阴阳上去的韵味的,而且要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念出节奏感和人物性格来,对演员也是极好的一个锻炼。戏曲的分行中,旦角中的花旦、净角中的架子花、丑角中的文、武丑都是极讲究念白功夫的。而且,戏曲表演名家在念白上也都有其独到的处理,也是表演风格的一种表现。
做功:指的是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动作。运用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这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戏曲演员从小就要进行大量的形体训练,培养身体各部分的柔韧、协调性,并且掌握各种基本的动作技巧,使之在演出时能灵活运用手、眼、身、步等各种程式,髯口、甩袖、翎子、甩发等各种技法。同时,戏曲演员在运用这些极富程式性的形体动作和技巧时,又要密切同所扮演人物相结合,所有的动作都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同一种动作,在不同人物身上要体现出差异,不能千篇一律。做功在戏曲表演中是极为重要的,许多行当,如花旦、做工老生、架子花脸等都是以做功取胜的,但是其他行当演员,甚至一些以唱工为主的行当,也应重视做派训练,这样塑造出的人物才会丰满、舞台形象也会鲜明。
打功:是戏曲表演形体动作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传统武术、杂技动作融于其中,使之高度舞蹈化,以此来表现敌对双方的战斗场面。从类别上看,它又可以分为把子功,即运用各类兵器的对打或独舞和毯子功,即毯子上的翻滚跌扑技巧两种。相对而言,“打”比“做” 在技术上要难得多,需要演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来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另外,戏曲舞台上的打,同武术、杂技表演不同,它不是单纯技巧表演,而是要在打斗中打出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能够出人、出情、出戏。
唱、念、做、打,作为戏曲表演的四门功课,要求戏曲演员必须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突出一项,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舞台上的各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