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霜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霜冻 四、霜冻霜是指发生在春秋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较强冷空气的突然侵入,使夜间的地面或农作物表面的温度降到0℃或以下,并且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时,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包括农作物表面)上的白色晶体。当出现霜时,气温降到0℃或以下,超过了农作物生长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时,植株细胞体的水分冻结而受到损伤,这就是霜冻。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以及不同生育期来说,能够忍受低温的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农作物在地面最低气温下降到0℃或0℃以下时,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一般以地面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作为霜冻出现的温度指标(表1-5-5)。 表1-5-5 吉林省各市(县)春、秋季霜灾频率表
2. 资料年代不足20年的未作频率统计 3. 长白县从缺(见春旱频率表注)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对于热量资源相对不足的吉林省而言,相对比较严重。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如大豆、水稻、高粱、玉米、谷子等,除小麦以外,播种期一般都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而全省主要农业区的终霜日平均在5月中旬前后,这一时期一般幼苗尚未出土,所以终霜冻对农作物影响不大,即使个别年份终霜日期推迟,对幼苗造成影响,也可及时补种,不致造成严重损失。而秋季的初霜冻的早晚,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成熟期一般都在9月中下旬,而平均初霜冻日期,也在9月下旬初出现。因此,过早和较重的初霜冻常常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农作物生长期内气温偏低,或有延迟型冷害发生,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减产。主要霜灾年受灾情况: 1953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下同),气温偏低,作物成熟期推迟。9月18—19日因强烈降温,白城、长春、四平、吉林、延边地区大部分县(市)和通化地区部分市县遭霜灾。因霜期早,作物大部分没有成熟,霜灾较重。 1964年,农作物生长季气温正常。9月21—23日和27日两次强烈降温,白城地区、长春、四平地区大部分县(市)和吉林、延边地区的部分县(市)遭霜灾,四平、长春、白城地区霜灾严重。 1969年,农作物生长季气温特低,作物严重贪青,是一个严重的低温冷害年,9月19—22日有部分县已出现严霜,9月26日全省普遍强烈降温,地面最低气温普遍降至-2℃以下,最低的达-7.6℃(东丰),因此,该年是严重冷害加严重霜灾,造成严重减产。 1977年,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偏高,作物成熟期提前。9月19—21日全省范围强烈降温,地面最低温度降至-7℃—-2℃,出现严霜。该年没有严重的旱涝灾害,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又较高,本来可望是个丰收年,就是因为这一场严霜造成歉收,粮豆总产量比丰收的1975年减产达20%左右。 1980年,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偏低,作物成熟期推迟。9月20—23日和26日出现强烈降温,延边地区大部分县(市)和其它地区的部分市县出现严霜,霜灾较重。 ☚ (二)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五、冰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