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南泥湾精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南泥湾精神

四、南泥湾精神

军队生产是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处于经济十分困难的游击战争中的部队, 只有一面打仗, 一面从事生产, 才能保障自己的物资供应,粉碎敌人的包围和封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我们有打仗的军队……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 一方面打仗, 一方面生产。”“我们的军队有两套本领, 再加上群众工作一项本领, 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 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 边区留守部队全体官兵提出了 “背上枪上战场, 荷锄到田庄” 的口号, 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小风川、大风川等地的屯田运动。边区留守部队中以359旅在南泥湾的生产自给搞得最有起色。
南泥湾, 位于延安东南90里的黄龙山区, 方园约1000平方公里,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 是延安的南大门。359旅未到此地的100多年前, 这里曾经是人烟稠密, 有山有水, 土地肥沃, 林木茂盛的地方。清朝同治年间, 清政府派重兵在这里血腥镇压了回民起义, 再加上以后这里军阀横行, 土匪抢劫, 民不聊生, 逐渐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
1940年秋, 朱德总司令带领20多名警卫战士来到南泥湾, 为军队屯垦勘察定点, 他察看了这里的地形, 考察了水质和土质, 认为南泥湾土地广阔肥沃,自然条件好, 荒无人烟, 适宜于大部队垦荒屯田, 又距延安不远, 便于随机应变, 保卫边区。既不妨碍战斗任务, 又能在生产间隙进行练兵活动; 生产出的粮食, 既能改善部队生活, 又能减轻人民负担。1941年3月到1942年, 为了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和屯垦南泥湾, 遵照朱德总司令的指示, 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 响应 “一把镢头一支枪, 生产自卫保党中央” 的号召, 先后分3批开进南泥湾。在广阔的荒野安营扎寨, 开荒种地, 揭开了大生产运动的又一个光辉篇章。
初到南泥湾, 条件极差, 但难不倒这支英雄劲旅。没有地方住, 战士们就在树林露营, 用树枝搭起简陋的帐篷; 没有运输工具, 没有饭吃, 就到百里甚至数百里外的地方去背粮; 没有菜吃, 就到山上、河边去挖野菜; 没有纸, 就用桦树皮代替; 没有生产工具, 就用废铁和炮弹作材料, 自己打制。夜晚, 战士们衣被单薄, 抵御不了寒冷侵袭, 就升起篝火, 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在垦荒战斗中, 各级干部都身先士卒, 带头参加劳动, 取消了各级干部的勤务员,从旅长到排长都战斗在开荒第一线, 担负和战士们一样的自给任务, 所不同的是, 凡出现困难的地方, 干部总是冲在最前面。旅长王震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 毛泽东同志表扬他“有创造性”。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地赞叹道: “他们的双手也像他的部下一样, 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由于干部的带头作用, 激发了战士开荒热忱, 全旅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 锻炼出一大批劳动英雄。718团著名劳动英雄李位, 创造了一天开荒0.25公顷的惊人记录, 边区特等劳动英雄郝树才又以0.27公顷的记录超过了他, 被人们誉为 “气死牛”。经过全旅官兵艰苦奋战, 使南泥湾变了样, 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 成为陕北的 “小江南”。
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指导下, 359旅坚持“农业第一, 工业运输业第二, 商业第三” 的正确方针,除了搞好农业大生产运动外, 还发展了多种经营, 创办了纺织厂、鞋厂、磨坊、油坊、骡马店等。1942年开荒种地0.18万公顷, 收细粮305吨, 达到粮食自给3个月, 经费自给92.2%。1943年做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 达到了粮食全部自给, 经费全部自给。1944年, 不仅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还积存了一年贮备粮, 做到了 “耕二余一”, 而且给边区政府上缴公粮1 500吨。这一年牲畜家禽除吃用外, 存栏猪5 600头, 牛1 200头, 羊1.2万只,鸡鸭数万只。全旅官兵在南泥湾开荒耕种了0.23万公顷土地, 构筑1 000多孔窑洞, 建起600多间平房,购置了10 000多件农具和家具。全旅官兵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1943年9月, 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同志视察南泥湾, 他们亲自到田间、营地、伙房看部队的生产、生活和训练情况; 还到部队毛纺厂、养猪厂、学校了解情况; 观看部队军事训练表演; 详细听取屯田部队工作汇报。先后视察了马坊阳湾、金盆湾、九泉池等地。毛泽东同志还亲自修改了南泥湾大生产总结报告, 他高度赞扬359旅指战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很风趣地说: “国民党要困死我们, 饿死我们, 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说得大家高兴地笑了起来。又说: “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 同志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困难, 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 大家动手征服它, 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 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 假定将来有了外援, 也还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朱德总司令和贺龙也多次到南泥湾视察和检查工作, 亲自为部队制订生产和建设规范。1942年4月15日, 朱德、贺龙在王震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南泥湾时, 朱德同志首次提出 “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7月,朱德同志邀请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许范亭等同志一起同游南泥湾,视察工作。南泥湾的巨变激发了大家的诗兴, 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赋诗赞扬359旅屯垦南泥湾的丰功伟绩。
中共中央西北局称赞359旅是大生产运动的一面红旗, 是“发展经济的前锋”。“南泥湾好地方,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的欢乐歌曲, 至今荡漾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南泥湾的屯垦是边区大生产的一个缩影, 359旅的勇士们, 创立了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 三、开展劳动竞赛,增产多作贡献   五、大生产运动的成果 ☛
000278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