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前景展望 四、前景展望本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贫困落后,起点较低,尽管4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变化较大,但其过程却艰难曲折,目前总的发展速度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存在着一些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❶农村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❷粮食生产徘徊前进,人口过速增长,粮食人均占有量低,尚不能自给; ❸生态环境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农业生产稳定性差,应变能力弱; ❹产业结构尚不合理,非农产业发展不足; ❺资金投入紧缺,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弱; ❻农村文化科技仍较落后,农业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差。上述主要问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方面尖锐矛盾。因此,本地区今后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以克服。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农业的稳定协调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本地区今后10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是,农业必须上两个新台阶,“八五”期间上一个台阶,“九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农业总产值“八五”期末达8亿元,年平均增长7%,本世纪末达11亿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6.6%;粮食总产量“八五”期间年平均80万吨,“九五”期间年平均90万吨;“八五”期末,油菜籽产量达1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烤烟产量达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肉类总产量达8.4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 99%;乡镇企业产值“八五”期末达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57%,“九五”期末达1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本地区实现上述农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是: (1)继续坚持和稳定党在农村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农村经济政策提出的“六个稳定不变”。即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稳定不变;“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继续稳步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稳定不变;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稳定不变;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政策稳定不变;对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购销政策稳定不变。 (2)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要在抓好原有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配套,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同时,坚持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自力更生为主、管理为主的方针,兴办一些蓄水、引水和提水骨干工程。发动群众兴修小水窖、小水池,增强供水水源。努力改善区内乌江沿岸的水利灌溉条件,尤其是要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一些投资项目的付诸实施,力争实现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土)。要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分期分批改造中低产田土,抓好国家、省列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区。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尤其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农业资金和劳力的投入,完善劳动积累制度,以加快农田基本建设。要加强农业资源调查,搞好农业区域总体规划,积极开发非耕地资源。要进一步发展农用工业,努力增加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的生产,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要重视气象工作,提高灾情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趋利避害,防灾减损。 (3)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要依靠科技、教育振兴农业,把发展农业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农民素质、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努力培训乡土人才。“八五”期末,计划培训各类农民技术骨干30万人次,实现20%左右的农业劳动力成为技术骨干;计划评定农民技术职称4 000人,实现每个行政村达到1—2名农民技术员。今后10年,在粮食问题上,要认真贯彻“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稳定调入,逐步提高自给水平”的方针,抓好冬季农业开发,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向科学技术要粮。要广泛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的办法,努力办好商品粮基地。要逐步建立良种基地,开发和研究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良种,普及良种、良法,改进育秧、育苗技术,推行保温育种和两段育秧,玉米育苗移栽,要改革耕作制度,积极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和水稻模式化栽培。要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八五”期间复种指数要达到180%以上。 (4)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农业生态建设。坚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行“封、管、造、节”结合,巩固发展现有国营、集体和合作林场,抓好荒山造林,努力扩大森林覆盖面积,积极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风景林,重点建设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为主体的长江防护林、珠江水土保持林。10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10万公顷,封山育林4.4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 (5) 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体,积极发展养牛、养羊、养鸡等家畜、家禽。搞好饲料加工生产,发展浓缩饲料。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改良草地,积极发展青饲料。建立开阳等县的生猪生产基地和清镇、平坝、关岭、紫云等县的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带动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可养殖水面,大力发展坑塘、山塘、水库养鱼。建立一批服务城市和工矿区的肉、禽、蛋、奶、鱼副食品基地。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提高牲畜出栏率、出肉率、商品率。 (6) 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建立和发展关岭、紫云、镇宁三县的早熟蔬菜和低热地带经济作物基地,扩大六马油桐基地,并逐步发展油桐的深加工工业。继续扶持发展开阳、息烽、修文等县的老烤烟基地,使之成为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积极开辟与发展西部的新烟区。建立和发展安顺、普定、开阳、修文、紫云等县(市)的蚕桑基地,普定大红椒生产基地,紫云山苍子基地,普定、清镇生漆基地,关岭生姜、中药材基地。巩固和发展开阳、安顺等县(市)的母树林基地和以安顺市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 (7)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今后10年,必须促进乡镇企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要贯彻执行“积极发展、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扶持和巩固现有的乡镇企业,增加投资,新建一批乡镇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努力发展利用当地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工业,在合理规划和开发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小型采矿业、小水电工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发展为大工业配套服务的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要鼓励和发展个体、联户企业,努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重点办好一批骨干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 (五)农村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第四节 毕节地区 ☛
四、前景展望 四、前景展望(1) 黔南州资源种类较多,但又缺少特别突出、足以形成坚实支柱产业的优势资源。因此,今后的发展将要利用资源多样性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多种经营,形成“多”字型的产业结构。在这个总体结构内,各县、乡仍可发挥自己优势,发展名、特、优产品,发展特长的第三产业。 (2) 现有基础较薄弱,发展的起点较低,既需要有振兴的信心,又不能不正视现实,做扎实工作; 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农民致富的愿望,又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发展各种产业的可行性。到本世纪末,争取目标是农业产值再翻一番。但经多方论证,较可靠的规划是产值比1990年增长80%左右。 (3)目前多数农户解决温饱问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温饱。对作为基本生活资料几种农产品,如粮、棉、油,仍应抓紧。粮食1990年全州人均占有260公斤,本世纪末大约可达320公斤左右; 肉食目前全州人均占有不到25公斤,本世纪末可望超过30公斤。主要经济作物烤烟不再扩大面积,主要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1.87万公顷,2. 5万吨,今后面积只能控制在2万公顷以内,产量达到5万吨左右。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左右,比1990年接近增加3倍。 (4)利用稻田人均占有数相对较多和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大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管造并举,持之以恒。目前森林覆盖率很低,但中幼林不少,坚持管护10年,必见新的面貌。 ☚ (五)农民生活 第七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四、前景展望 四、前景展望本世纪的最后10年,是六盘水市现代化建设历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机遇,振兴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六盘水市农业发展速度慢,不平衡,至今农业基础还十分脆弱,技术条件和现代装备还相当落后,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首先,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山地自然生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至今仍未彻底纠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陷入恶性循环。其次,农业生产结构长期不合理,比例失调,致使丰富而类型多品质好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第三,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耕作粗放,管理不善,广种薄收,粮食尚不能自给。第四,农业商品率低,资金短缺,扩大再生产能力薄弱。第五,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科技落后。但是,六盘水市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工矿业优势;有山区立体农业、适于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自然优势;有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人力优势;有购买力较高的城市工矿区的市场优势。如能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逐步消除障碍因素,农村经济必将全面持续发展。 根据六盘水市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本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决不放松粮食生产,以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搞好肉、禽、油、蛋、奶、菜、果的生产,加速建设小城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把六盘水市建成以城市工矿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服务社会,富裕农民的大农业生产体系。按照这一方针,必须建立起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农村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经济作物和名、特、优、稀产品优势,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以畜牧业为开发重点,以产品多次加工、多次增值为提高农业产值的关键;在大力发展采矿业、建筑建材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食品加工和各种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新的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转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 (五)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 第十节 部分县(市、区)农村经济简介 ☛
四、前景展望 四、前景展望1985年以来,浙江省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大搞农业综合开发,使一些荒山、荒水、滩涂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利用外资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93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外资项目单位每年为市场提供鲜鱼等水产品100万吨,肉鸡600万只,鲜蛋50万吨,肉猪10万头,香菇等蔬菜7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新增利润2亿元,税金0.2亿元。全省有四五万农户利用外资贷款,发展淡水养鱼、奶牛和林业等生产,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 500元,开始脱贫致富;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大大提高了浙江省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水准,从而为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创汇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推进,浙江省农业利用外资前景良好。 ☚ (六)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红壤开发项目 (一) 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农业 ☛ 00022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