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
1989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在三明市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干七年,绿化八闽”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要求南平、三明、龙岩、厦门4地市在3年内,福州、宁德、莆田、泉州、漳州5地市在5年内,基本完成宜林荒山的造林任务,全省在7年内实现绿化达标。这就是“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为此,作出了《加快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林业的决定》,围绕实施林业“三五七”工程,从政策、经济、组织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主要是:
❶全党重视,全社会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林业;
❷把绿化八闽与建设“五个基地一条线”(速生丰产林、造纸林、经济林、林产化工、木材加工基地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组织实施;
❸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林业自身发展能力。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林业资金管理制度、巩固和发展乡村集体林场、推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造林、建立森林有偿转让和森林保险制度等;
❹广辟资金渠道,增加林业投入。实行国营森工企业所得税增长部分全部留给企业和林业部门;增设造林绿化专项基金;开征出省木材的森林资源补偿费;增加各级财政对科技、良种、防火、防病虫的经费支出和信贷投入;鼓励林农自筹资金或联户集资造林,等等;
❺稳定国营林场、采育场的经营区,并把它们建成商品材生产、林木良种繁育、林业科研的基地;
❻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加快林木良种繁育,大力推广容器育苗技术,推广工程造林技术,搞好规划设计,严格施工管理,健全营林技术档案,落实管护措施,增加林业智力投资,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林业人才;
❼依法治林,依法兴林。建立森林“三防”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❽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农村城镇一起抓,山区、沿海一起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级、各部门按照扶贫的办法,建立造林绿化定点挂钩制度,从资金、技术、物资、智力等方面予以扶持;
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动城镇绿化向纵深发展;
❿加强领导,建立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领导亲自动手、亲自办点,层层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保证完成任期内造林绿化任务,严格考核制度,实行重奖重罚。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92年提前1年基本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 人工造林更新当年面积核实率、成活合格率和合格面积3年后保存率均在99%以上,连年居全国第一二名。从1993年起,又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