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嘎什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嘎什哈亦作“嘎拉哈”、“噶楚哈”、“噶什哈”等, 满语音译。蒙古语称“石阿”、“沙阿”或“沙恩”, 始见于《元朝秘史》。学名 “髌骨”, 俗称“背式骨”、“拐”等,即羊、猪、狍子、獐、鹿、黄羊等的膝盖骨。蒙古、满、达斡尔等民族的一种游戏用品。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早在北魏时, 鲜卑人已用于游戏或作殉葬品。金、元时蒙古族儿童也用于游戏或作礼物互相赠送。后北方各民族多以之作为玩具。玩法颇多,各族各地不一。人数二三人、三五人均可。大致有“弹”、“抓”两种。“弹”, 先将嘎什哈平均分给游戏者, 再按约定每人拿出相同数目合在一起, 第一人将合起来的“嘎什哈”掷散, 然后将其中一个弹向另一个形状相同者。弹中即取其一归己, 但不得与其他的相碰。若弹不中或无形状相同者,则依次由他人掷弹, 直至弹尽。最后以弹得多少分胜负。“抓”, 将若干“嘎什哈”散开,取其一抛起,再立刻用同一只手迅速抓起约定数目(通常是两个形状相同者)的“嘎什哈”, 并须把抛起的接在手中, 要求动作迅速准确。如每次都抓得起、接得住, 则一直抓下去。若有失误,则依次由下一人“抓”, 直至将所有的抓完,也以抓得多少定胜负。过去,蒙古人举行婚礼时, 拜堂前, 新娘的头发须用“沙阿”梳理;入洞房前, 新郎新娘的头发要聚在一起, 用“沙阿”再梳理一番。并演唱传统的婚礼仪式歌,其中有“献沙恩”、“赞沙恩”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