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育
“嗣”是指子孙后代,“育”是指生育,所以嗣育是指男女适时成婚,阴阳交配,繁衍后代。嗣育之道,端赖肾气盛,天癸至,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然后阴阳交合,乃能有子。肾气、天癸乃生育的物质基础,为后代成形之本。它对能否生育,生子是否健壮起决定作用。历代医家对男女婚配,婚后摄生,以及治疗等,多有论述,兹择要归纳如下:
婚配必当其年: 男女必待阴阳充实,体魄健壮,智虑开明,方可嫁娶。《广嗣纪要》云:“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这说明古人也不主张早婚。若过早嫁娶,耗其精血,必致伤身。如《褚氏遗书》云:“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
嗣育贵在聚精养血: 《广嗣纪要·寡欲篇》云:“夫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泄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合,精血相凝,胚胎结而生育蕃矣。”《女科经纶》引朱丹溪语云:“人之育胎,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他认为受孕成胎,乃男精女血之结合。故欲生育者,宜谨守聚精养血之道。而节房事,调情志,为保养精血之要着。因肾为藏精之室,肝为藏血之脏,闭藏为肾所司,疏泄乃肝所主,二脏皆有相火,上系于心。若恣情色欲,房室不节,戕伐生机,或情志内伤,相火妄动,闭藏失司,精血暗耗,反而难于孕育矣。又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饮食适当,最能生精化血,若恣食膏梁厚味,耽于醇酒,损伤脾气,以致健运无能,精血无以生化,则孕育也受影响。此亦为聚精养血之又一要点。
嗣育必先调经: 女子不孕,多有月经不调之症。如《济阴纲目》引楼氏语云:“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因经不调而致不孕者,亟宜调治经病为先。《万氏女科》云:“女人无子多因经候不调,药饵之辅,尤不可缓,若不调其经候而与之治,徒用力于无用之地。”故欲嗣育,务使经血调匀,气血和平,始可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