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喜马拉雅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喜马拉雅运动为喜马拉雅期的地壳运动(在地层上为古近系和新近系),共分3幕:喜马拉雅运动(1),同位素年龄为32Ma;喜马拉雅运动(2),同位素年龄为23.3Ma;喜马拉雅运动(3),同位素年龄为2.60Ma。 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ximalaya yundong又称喜山运动,指新生代的地壳运动(黄汲清,1945),在欧洲称新阿尔卑斯运动,是阿尔卑斯运动的一部分。喜马拉雅运动阶段称喜马拉雅旋回或喜山旋回。这一运动使中生代东西横亘的古地中海 (特提斯海) 褶皱隆起,形成地球上横贯东西的高峻的年轻山脉,其中包括北非的阿特拉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以及向东延伸的高加索、喜马拉雅等山脉。与此同时,环太平洋外带,如北美西部的海岸山脉、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以及亚洲的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大洋洲的南岛和北岛等,也相继褶皱升起。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许多凹陷盆地,东非大裂谷继续发展,东非、印度、格陵兰、西北欧、中国北部及东部,都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许多古老褶皱带,也表现出剧烈上升和断裂,形成巨大褶皱断块山脉和大型盆地相间的自然地理环境。冈瓦纳古陆继续分裂漂移,日益接近现代地理面貌。喜马拉雅运动一般划分为三个主要造山幕。第一幕在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有强烈的褶皱、断裂以及中酸性岩浆侵入,绝对年龄在50~60或30~40百万年;第二幕开始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起和岩浆侵入,侵入岩绝对年龄为10~20百万年;第三幕从更新世至现在,主要表现为高原的急剧隆起,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拗陷,老断裂的继续活动,以及部分地区的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总之,喜马拉雅阶段的地壳发展历史,是地壳构造经过复杂变化日益接近现代的历史,是地理面貌日益接近现代的历史。为了进一步研究造成现代地势基本特点的构造作用,有必要把晚第三纪末到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单独划分出来,称为新构造运动。 新生代海陆分布图 (据Dietz和Holden,1970,简化) 图中双线为海岭或中脊,直线为转换断层,短线虚线为俯冲带或海沟,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 新生代 第三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