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喜相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喜相逢

喜相逢

四幕话剧。李健吾据法国萨尔度原著改编。初刊1944年重庆《戏剧时代》第1卷第2期。1944年2月上海世界书局初版。剧本丛刊第二集。萨尔度四剧之一。

☚ 河山春晓   燕市风沙录 ☛

喜相逢

〈隐〉旧时四川新津哥老会指喝酒。

半道上遇亲人——喜相逢

喻出乎意料的欣喜,很高兴会聚,因会聚而高兴。

喜相逢xǐ xiāng féng

动词性,偏正结构。高兴地相遇,用于褒义。
【例】 去年九月,在汉城奥运会上,两岸健儿喜相逢,纪政拉住刘金华的手合影留念,并相约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聚首,磋技艺,叙友情。(《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1月21日)

千里遇知音

喜相逢

喜相逢

曲艺集。辽宁宫钦科著,195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二人转《喜相逢》、《秋娥学文化》,鼓词《食心虫》等曲艺作品八篇,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喜相逢

喜相逢

笛子独奏曲。冯子存编曲,方堃整理。原是内蒙民间乐曲,后流传到河北省张北一带,被吸收到山西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中作过场音乐,配作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表演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成为一首有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乐曲,表现了亲人惜别和重逢的情景。全曲分4段。变奏曲式。主题以一个核心音调为中心,应用加花和扩充的手法,反复强调这一乐思。在演奏上采用散起形式,以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技巧,表现了对亲人的惦念和盼望。乐曲的第二、三、四段是主题的变奏,每次变奏都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从各个侧面发展和丰富主题的音乐形象。第一次变奏,速度加快,强调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对比效果,以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次变奏,速度进一步加快,吐音的技法使得旋律跳动活跃。情绪也更为欢快。第三次变奏,速度更快,综合了各种演奏技法,旋律节奏和旋律线都有较大的变化。全曲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下山   早晨 ☛
喜相逢

《喜相逢》笛曲

此曲原来是一首内蒙的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吸收入山西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现流行的《喜相逢》是经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改编的。在改编时作者充分运用了“滑音”、“长舌”、“顿音”、“历音”等演奏技巧,形象地表现了亲人的依依惜别和团聚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全曲共分4段,是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它为表现乐曲内容的需要,在保持乐曲段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改变力度、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使每次的变奏从各个角度发展,丰富了主题的音乐形象,因而使这首短小的乐曲,得到了充分的音乐发挥。

☚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小放驴 ☛
喜相逢

喜相逢

竹笛独奏曲。原为乐曲牌,流行于内蒙古,后来流传于张北一带,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配作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时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梆笛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情景。乐曲结构采用民间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手法,演奏上运用吐音、花舌、飞指、花舌颤音等技法,造成热烈的场面。全曲情绪明快爽朗。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运用,表现了难舍难分的情绪。第一次变奏,速度加快,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次变奏中,×××这一雀跃的节奏型重复出现,加之速度进一步加快和吐音的运用,使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第三次变奏,速度更快,固定音型的穿插进行、花舌音的再次使用,使音乐气氛更为热烈,表现了全家团聚的欢乐气氛。此曲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曾被改编为木琴、小提琴、钢琴独奏曲。

☚ 闹元宵   百鸟朝凤 ☛
000046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