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肿痛方hóu bì zhǒng tòng fāng方剂名。 ❶《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苦菜。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野苦荬捣汁半盏,灯心以汤浸捻汁半盏,和匀服。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❷《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胡麻。 【方源】《总录》。 【组成、用法】生油一合灌之。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❸《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稻。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滚出痰。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❹《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紫花地丁。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箭头草叶,入酱少许,研膏,点入取吐。 【主治功用】喉痹肿痛。 ❺《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茄。 【方源】《德生堂方》。 【组成、用法】糟茄或酱茄,细嚼咽汁。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❻《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莱菔。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萝卜汁和皂荚浆服,取吐。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❼《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葫。 【方源】《肘后方》。 【组成、用法】大蒜塞耳、鼻中,日二易之。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❽《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朴硝。 【方源】《外台秘要》。 【组成、用法】用朴硝一两,细细含咽,立效。或加丹砂一钱。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之。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❾《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代赭石。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紫朱煮汁饮。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❿《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白附子。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末,涂舌上,有涎出。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⓫《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菖蒲。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用法】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⓬《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恶实。 【方源】《广济方》。 【组成、用法】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⓭《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蠡实。 【方源】《卫生易简方》。 【组成、用法】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水一升,煎三合,入少蜜搅匀,细呷。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⓮《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蠡实。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用马蔺子二升,升麻一两,为末,蜜丸,水服一钱。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钱,为末,空心温水服方寸匕。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⓯《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蠡实。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用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熬成,徐徐点之,日五七度。一方:单汁饮之,口噤者灌下。无生者,以刷煎汁。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⓰《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芥。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芥子末,水和傅喉下,干则易之。又用辣芥子研末,醋调取汁,点入喉内。待喉内鸣,却用陈麻骨烧烟吸入。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⓱《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石蟹。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用法】石蟹磨水饮,并涂喉外。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⓲《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露蜂房。 【方源】《食医心镜》。 【组成、用法】用蜂房烧灰。每以一钱吹入喉内。不拘大人、小儿。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⓳《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露蜂房。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乳香汤服半钱。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⓴《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铁器。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菖蒲根嚼汁,烧秤锤焠一杯,服。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㉑《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铅霜。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用法】铅霜、甘草半两,青黛一两,为末,醋糊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㉒《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乌蔹莓。 【方源】《医学正传》。 【组成、用法】乌蔹莓、车前草、马兰菊各一握,捣汁,徐咽。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㉓《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榼藤子。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象豆烧研,酒服一钱。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㉔《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蠡实。 【方源】《外台秘要》。 【组成、用法】用马蔺根叶二两,水一升半,煮一盏,细饮之。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㉕《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鸭跖草。 【方源】《袖珍方》。 【组成、用法】鸭跖草汁点之。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㉖《本草纲目》禽部第48卷鸡。 【方源】《千金方》。 【组成、用法】鸡矢白含之咽汁。 【功用主治】喉痹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