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善的理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善的理念

又称“善的范型”、“善的本体”“善的自身”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伦理学基本概念。柏拉图从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世界观出发,认为本体的理念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理念按高低贵贱等级构成的有序体系,其中最低层是具体事物的理念,高一层是数的理念,再高一层是艺术和道德的理念(由低到高依次是节制、勇敢、智慧、正义的理念),最高一层是善的理念。所以善的理念,不仅高于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也高于一切具体的善(道德),至高无上、绝对无限,故又称“至善”。根据柏拉图的目的论,较低等级理念以较高等级理念为自己追求的目的,善的理念就成为其他一切理念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它自身无目的。根据柏拉图两个世界关系的思想,理念是具体事物的本质本原,是原型,具体事物是现象、派生,是模仿或影子。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善恶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确定的,而善的理念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具体的善是多,善的理念是一,即若干具体善是“分有”或“模仿”了善的理念,而善的理念是在一切具体善之上的“善的本体”、“善的本身”或“善的范型”。对于这种至高无上、本身无目的而又成为宇宙最高目的、既在万物之中又在万物之上、之先客观存在的“善的理念”,柏拉图有时把它称做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范型,有时干脆说它就是神或上帝。“善的理念”,作为至善也是人生最高道德理想。但他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达到至善,只有极少最高贵最优秀的“哲学王”才能达到。其他人则都须以“善的理念”为最高标准,使自己灵魂中理性、意志、情欲三者和谐而成为“善人”。严格意义上,真正达到至善在现实中不可能的,只有死后才能实现。因为灵魂在进入肉体时受到肉体情欲污染。而肉欲满足引起的物质快乐不是善也不是幸福。灵魂须净化即挣脱肉体、情欲束缚,才能像神一样飞升到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Shan de linian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用语。“善的理念”一词出现于《理想国》等篇章中。柏拉图认为,每个个别事物和它相应的一般概念分属于两个世界,即现实感觉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的可感的万事万物是变动不息的、不真实的,而作为不能被看见的思想的对象的理念世界则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会饮篇》)。与此相适应,在伦理学上,柏拉图认为,一切具体的善都是变幻不定的,只有“给予认识的对象以真理,并给予认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即善的理念”( 《理想国》)才是永恒的。如同现实感觉世界的万物一样,理念世界的理念也是高低之分。公正、智慧、勇敢、节制、虔诚等是道德的理念, 而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他有时把善的理念称为 “神”,有时将之说成是神为创造世界所需要的“绝对本质”。柏拉图认为,人的感性由于受到肉体的污染,仅仅追求快乐和享受,只有用理智克服物欲,才能达到对善的理念的认识,人本身也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善的理念,不过是指道德的一般概念, 而柏拉图却认为它是人先天就有的,只是由于受到肉体污染而暂时忘却了,因此,要认识它,通过“回忆”即可。这是道德天赋说。同时,他又否认这种理念是对人们实践道德生活的一般概括,但认为它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品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 幸福即道德   至善 ☛
000075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