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善哉行·上山采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善哉行·上山采薇三国魏曹丕作。《善哉行》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乐府诗集》认为是曹操作。《宋书·乐志》认为是曹丕作。现采用后说。本诗写游子怀乡。第一层起兴:“上山采薇,薄暮苦饥。”白天采薇,晚上饥寒交迫,薇不足以饱肚,引起思乡之情。第二层以景写情:“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采薇时环境艰苦恶劣。“野雉群雊,猿猴相随”,禽兽尚思群,人独何以堪!“还望故乡,郁何垒垒”,思念家乡,但家乡被茂密的山林重重迭迭,望而不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指物各有所因,借以引起下文。第三层写忧。“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承前文,高山、林木皆有因,而我的忧伤却来也无方,令人莫测,这是无可奈何之语。盖人处天地间,“人生如寄”,生命无常,敏感的诗人心灵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这是人类共同的悲剧,自古而然,因此“多忧何为”? 虽如此,“今我不乐”,道理是懂的,忧伤却又是拒绝不了的,“岁月如驰”,人有情而天无情,我忧伤而岁月照样如驰。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又是多么忧伤的清醒。第四层故作通达,聊任自然。“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生命于世,譬如游客浪游,这是不可更改的人类命运,那么“策我良马,被我轻裘”,随其大化,顺其自然,以坦然的心境接受要来的命运,也许会“载驰载驱,聊以忘忧”。这首诗写游客思乡,其中含蕴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不可排解的忧伤正是来源对人生的深刻认识。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觉醒的时代”,觉醒的要义正在于人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嗟生忧老之所以成为魏晋人吟唱不已的主题,除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血淋淋的景象使人产生朝不保夕的忧伤外,对宇宙大化中个体生命的关注和觉醒亦是原因之一。因此本诗所表现的情绪是那个时代士子的共同情绪,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魏晋士子的共同心态。此诗在艺术上亦有特色,是魏晋四言诗中的名篇。此外结构清晰,写景与抒情交融,造成极强的抒情气氛,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而且化用古诗句,如“采薇”,“高山有崖,林木有枝”等,非常贴切恰当且富有新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