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师
壮族曲种。亦称“唱诗”、“壮师”、“唱达七”等,流行于广西来宾、贵县、灵山、武宣、都安、上林、宜山、忻城、象州、田阳、武鸣、邕宁等地。于清朝中叶在民间跳神祭祀基础上发展起来,熔歌舞说唱于一炉。腔调因地而异,主要有盘古腔、功曹腔、莫一游腔、寺山腔等。伴奏乐器有蜂鼓、锣和钗等。唱本均为叙事长诗,情节曲折生动,唱词韵律优美,常用壮族民歌的赋、比、兴手法,五言四句为一节,押腰脚韵和内韵。传统曲目有《唱三元》、《唱雷王》、《八姑》、《单布》、《达七》、《莫一大王》、《甘五》等,新编曲目有《新风赞》、《歌唱英雄韦春芳》等。最初只由1位师公坐在板凳上边打蜂鼓边演唱,称“坐唱”;后发展为由2个或3个师公边走边唱,称为“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