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诗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诗解 唐诗解唐诗选注本。明唐汝询辑释。汝询字仲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聪颖过人,五岁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诗,旁通经史,笺注唐诗,援据该博(《列朝诗集小传》)。是书五十卷,系综取高棅《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订正笺释而成,共选唐诗人一百八十四家,诗一千四百馀首。编者云:“选唐诗者无虑数十种,而正法眼藏无逾高、李二家。然高之《正声》体格綦正而稍入于卑,李之《诗选》风骨綦高而微伤于刻,余欲收其二美哉……令观者驾格于高而标奇于李。”其选目基本来自高棅《唐诗品汇》,补充者极少。是书五十卷。五古十卷,七古八卷,歌行长篇二卷,五绝四卷,七绝六卷,五律八卷,七律六卷,五排六卷。重初、盛唐而轻中、晚唐,如五言古,柳宗元以下付诸阙如;七古晚唐仅取李涉一首;七律晚唐除许浑、刘沧各三首外,馀皆一二首,其倾向性由此可见。是书特色在于讲解。《凡例》云:“是编之解有二,属辞比事,则博引群书,遵李善注《文选》之例;揣意摹情,则自发议论,遵朱氏传《诗》之例。”其注亦颇用力,有所谓正注、互注、训注之法,正注、互注非陈、隋以上书不列,训注则自唐宋及明,间为采入,然亦必按诸本籍,参互古书。由于其注释详博,笺解明晰,评论公允,对后世注家影响甚大。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杨鹤刻本、清顺治十六年(1659)武林赵孟龙万芨堂刻本及康熙间吴昌祺评订本等。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诗近体集韵 ☛ 唐诗解 选唐诗者无虑数十种,而正法眼藏无踰高、李二家。然高之“正声”,体格綦正而稍入于卑; 李之《诗选》,风骨綦高而微伤于刻。余欲收其二美,裁其二偏,因复合选之得若干首,令观者驾格于高而标奇于李,其于唐诗或庶几矣! 乃不称“选”而称“解”,就予意所重云。 仲言谓高之《正声》体格綦正而稍入于卑,李之《诗选》风骨綦高而微伤于刻,乃复收二美,裁其二偏,虽无多金之嫌,实不免有遗珠之恨。 《唐诗解》五十卷。明唐汝洵撰。……是书取高廷礼《唐诗正声》、李于鳞《唐诗选》 二书,稍为订正,附以己意,为之笺释。《书影》曰:“唐汝询五岁而瞽,默坐听诸兄佔毕而默识之。积久,遂淹贯。尝解唐诗,掇拾古文,以为笺注,溯流从源,搜罗略尽,必先经后史,不少紊淆。虽诗赋之属,亦从年代次序之。如某字某句,秦汉并用,则必博采秦人,不以汉先。”其推挹之甚至,然所注实多冗芜,不尽得古人之意,亦不尽得其所出。徒以幼而失明,乃口授耳治,博通群籍,且能著书,实为亘古所稀有,故世以为异,至今传之耳。 至唐仲言《唐诗解》沿《品汇》而作,徒以五岁而瞽耳学淹通,故为士林矜重,其书则各体收录寥寥,七律尤甚,与《正声》 同为简略。 唐诗解五十卷。明唐汝询(1565—?)撰。唐汝询字仲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编蓬集》。是书取高廷礼《唐诗正声》、李于鳞《唐诗选》二书,稍为订正,附以己意,为之笺释。书中共选唐代诗人一百八十四家,诗千余首。全书以体为次序。首为五言诗、后依次为七言诗、歌行长篇(附“骚体”、“琴操”)、五言句 (附六言绝)、七言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是集有重初、盛唐,而简略晚唐的倾向。有清人吴昌祺《删订唐诗解》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