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诗别裁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诗别裁集 唐诗别裁集唐诗总集。一题作《唐诗别裁》,初选稿本作《唐诗宗》。三十卷。清沈德潜编选。“别裁”,取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意。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崇尚“温柔敦厚”的“诗教”,故将他所认为不合“诗教”的“伪体”一一剔除。“是集以李杜为宗”(凡例),专主雄浑阔大,同时亦兼及神韵和其他各种风格的作品,并注意到体裁的完备。这一做法对补救王士禛主盟诗坛造成的空疏枯寂的流弊起了一定作用。除了雄阔之作,书中亦收“王杨卢骆唐初一体”、“白傅讽谕”、“张王乐府”以及“荒陊古奥,怨怼悲愁”的长吉呕心之作。对于诗体,能注意各人的特长,如杜甫就多选古诗及律诗,绝句较少;李白则多选古诗、七绝,律诗较少。书中另附诗人小传以及诗作的简要评注。在《凡例》中,著者对唐诗各体流变和风格也加以论述,论述之精,非一般选本所能及。全书收诗人二百七十位,作品一千九百二十八首,能较全面地反映和概括唐诗的面貌。因为在选编中,始终以“诗教”为重,“诗本六籍之一,王者以观民风,非为艳情发”,诸如李商隐《无题》、《锦瑟》之类的情诗皆不收。出于功利目的,所选试帖诗较多。尽管在作品的纂集和注释中也有不少舛误,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唐诗选本,流传甚广。是书初版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为碧梧书屋刻本。四十年后增订,即今通行的乾隆二十八年(1763)教忠堂重印本。后又有《国学基本丛书》本、《万有文库》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校点排印。 ☚ 唐宋八家集 唐诗三百首 ☛ 唐诗别裁集 唐诗选集。二十卷。清沈德潜选注。成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订于乾隆二十八年(1767年)。(撰者事迹参见“《古诗源》”条) 《唐诗别裁集》历三十年始编先成书,四十六年后修订重刻。此书按体裁分类。卷一至卷四为五言古诗,卷五至卷八为七言古诗,卷九至卷十二为五言律诗,卷十三至卷十六为七言律诗,卷十七至卷十八为五言长律,卷十九为五言绝句,卷二十为七言绝句,共选诗一千九百二十余首。 入选作家绝大部分附有小传。对所选诗歌亦多评注,或分析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或提示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虽简略而颇多见地。其凡例称:“是集以李、杜为宗。”所选李、杜作品达四百多首,约占全书总数的五分之一。他如王维、岑参、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亦选录颇多。但在突出大家、名家的同时,也选录了不少次要作家的代表作。全书能兼顾题材、风格、流派、体裁、时期和作家所长等诸多方面,较好地反映了唐诗的基本面貌。缺点是也选录了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差的作品,此外,小传和评注亦间有舛误,还有作品重出、误收、误属和组诗排列错误等问题。 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教忠堂刻本(重订本),中华书局以此为底本,于一九七五年缩版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以重订本为底本,以《全唐诗》校勘原诗,并参校《唐人选唐诗》(十种)、《文苑英华》等,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了排印本。此外,清俞汝昌撰《唐诗别裁引典备注》二十卷,有道光间刻本。 唐诗别裁集 唐诗选集。编选者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选家,所编 《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都是被人称道的 “权威选本”。“别裁”二字出自杜甫 《戏为六绝句》: “别裁伪体亲风雅。”意思是剔出 “伪体”,而归于 “风雅”。“风雅” 是中国传统的诗歌标准,即儒家所谓 “温柔敦厚” 的诗教,而唐诗既有 “优柔平中顺成和动之音”,也有 “志微噍杀流僻邪散之响”,前者合于 “风雅”,后者则是 “伪体”。根据这一标准,沈德潜剔除浓艳轻浮、僻涩生硬的诗歌,“一归于中正和平”。尽管如此,沈德潜的眼界还是比较开阔的,他不像王士禛编选 《唐贤三昧集》那样,仅以 “神韵” 为主; 而是在重点突出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的同时,也兼顾各种风格流派,故能大致反映唐诗的面貌。当然,《唐诗别裁集》 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不选李商隐的 《无题》组诗和 《锦瑟》,而一些名家的平庸之作甚至败笔,却赫然在目。但有人说,这不是沈德潜的过错。据说,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集》时,先用笔在书上画上记号,然后专门聘请人来抄录,但许多书是向别人借来的,不便用笔在上面画记号,他就用指甲在书上划一杠,有时划得重了,指甲印就透到下一页,抄录的人不知道,便糊里糊涂抄录下来,那些平庸之作甚至败笔就是这样来的。尽管如此,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唐诗别裁集》还是最经得起推敲的版本。尤其在专家眼中,它既不像《唐贤三昧集》 那样褊狭,也不像 《唐诗三百首》 那样浅陋,是一个大小适中的中型选本,所录二百七十余家近两千首诗,大都精当,并按照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长律、五七言绝句的形式分类编排,体例也比较完备,既有诗人小传,又有评语和圈点,对读者理解欣赏作品,不无裨益。 唐诗别裁集诗总集。清沈德潜(1673—1769)撰。二十卷。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名诗评选家。选有《古诗源》、《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说诗晬语》,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是集选录唐代诗作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注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分体编排,并有简单评注。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初成。书以杜甫《戏为六绝句》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故名。意指书中已将其所认为“伪体”剔除,所收尽是淳正风雅之篇。编选以李(白)杜(甫)为宗,约四百余首,别于诸家选本,以显唐诗之雄浑阔大。注意题材与风格多样,以显唐诗的基本面貌。沈氏论诗主张“格调说,”崇尚“温柔敦厚”的“诗教。”编录一本此旨,选录面广,份量适当,对诗之主旨、段落、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均有简要论述,不乏卓见。书重订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增补颇多。一九五八年商务印书馆用《万有文库》本印行。一九七五年中华书局,据乾隆二十八年重订本影印。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重订本为底,参校他书,整理校勘出版,四十万字。一九八三年再版,另有余汝昌撰《唐诗别裁集引典备注》可作参考。 唐诗别裁集 《唐诗别裁集》tangshi biecaiji唐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编选。共20卷,选有作家270余人,1900余首诗作。分体编排,并有简单的评注,以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 唐贤三昧集 唐诗三百首 ☛ 唐诗别裁集总集名。清沈德潜编选。二十卷。选录唐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作1928首,分体编排,并有简单的评注。以杜甫《戏为六绝句》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因名“别裁”,意谓书中已将其所认为的“伪体”剔除。沈氏论诗主“格调说”,崇尚“温柔敦厚”,本书选编亦本此旨。选录面较广,份量比较适当,后又修订重刻,前后费时40年,为旧时流传较广的唐诗选本,影响较大。今有商务印书馆据《万有文库》本纸型重印本、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校订本。 唐诗别裁集二十卷。清沈德潜 (详见 《古诗源》)选编。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乾隆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主要著作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清别裁集》等。此集为唐诗选集。共二十卷,收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前有沈德潜《原序》和《重订唐诗别裁集序》。据 《原序》称,其 “于束发后,即喜抄唐人之诗集”,历时近30年,才在陈树滋协助下编成此书。在 《重订序》 中,沈氏批评了王士祯 《唐贤三昧集》的作法,强调选唐诗应 “以李、杜为宗”,要使人知唐诗中有 ‘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观。”选入李、杜之诗达四百余首,以外还重点选录陈子昂、张九龄、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诗作,及一些二、三流诗人的诗作。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诗体编排。与以往唐诗选本相比,此集具有“备一代之诗,取其宏博”的特点,实为唐诗选本中较优秀的一种。然亦有入选作品重出、误收、误属及编排不当等情况,应为在所难免。此书版本颇多,较早的有清乾隆二十八年教忠堂本(1763),民国时期《国学基本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民国文瑞楼石印本、现行版本1964北京中华书局铅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中华书局1973年据乾隆教忠堂本重订影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