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唐维六1912~中国现代蚕业教育家,蚕业科学家,湖南省洞口县人。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蚕桑系。1939~1942年主持中山大学设在越南的河内蚕桑工作站、广西桂林工作站的工作。历任湖南省蚕丝改良场总技师、场长、中山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华南农学院副教授、教授、蚕桑系主任、中国蚕学会第3、4、5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蚕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在抗日战争期间,唐维六为保存中国五百多个桑蚕品种和引进多化性蚕品种作出了贡献。1942年与蒋同庆合作首先提出桑蚕第二联关群Pm—RC两因子间之组换价和广东蚕系统“水引缩卵”的遗传学研究。唐维六多年从事蚕选育种研究,1957年与刘仕贤等合作首创将同样亲本及杂交方式,采用高温多湿与常温环境,培育成功纯多化性的“305”(即九白海)与纯二化性的“306”两个新品种。此后将“305”与“115南”杂交为南农七号,在广东、广西地区推广达20多年; 将“306”与华十杂交为南农六号,在华东地区夏秋蚕期推广达20年之久。为了提高蚕种生产上鉴别雌雄的效率,1979年选育成功以紫外线鉴别茧色雌雄的新品种“东34系”。在50年代和60年代,他对广东推广二化白茧种,蚕品种复壮、蚕室改革、推广新技术等做了大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