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明律合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明律合编

书名。清代薛允升著,三十卷。书前有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七年(1891—1901)间著者序和1922年徐世昌序,1922年徐世昌得耕堂刊印。另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五册。薛允升系咸丰六年(1856)进士,曾任刑部主事、饶州知府、山西按察使、山东省政使、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著有汉律辑存、读例存疑、服制备考等书。本书将光绪十七年(1891)沈家本重刊的唐律疏议和隆庆元年(1516)陈省刊印的明律合编为三十卷,每卷以时代先后为序,先列唐律条文,再列明律相应的条文,并附有唐、明两代有关的令和条例。编者分析唐明律的宽严得失,扬唐律而贬明律,在论证中广泛引用了《大明律集解附例》中雷梦麟《读律琐言》、杨简之《明律集解》、陆东之《读律管见》、王肯堂《律例笺释》、王明德《读律佩觿》、沈之奇《明律辑注》、夏敬一《读律示掌》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该书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律学著作。

唐明律合编

书名。清代薛元升编著,共30卷,是一部对唐律和明律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编者前后任清代刑官近四十年,精于律学,为清代末年的著名律学家。薛元升在本书例言中说: 唐律“集众律之大成,又经诸名流裁酌损益,审慎周详而后成书,绝无偏倚踳驳之弊”,其于律义的表述,“事理炳然,若网在纲,若农之有畔。”薛元升认为明代修订法律时,名为遵循唐律,实际上进行窜改,致使唐律面目全非,名存实亡。因此有必要将唐律和明律汇编在一起,对彼此参差、轻重不同的地方,逐条疏证,以便让后人了解其间的得失,吸取教训。从《唐明律合编》全书看,贯串了推崇唐律批评明律的思想。本书在编次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每卷仍按原有名目,先列唐律条文,再列明律,还附有唐、明两代有关的令和条例,以分析律文源流,比较宽严,论其得失。本书在论证中广泛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雷梦麟的《读律琐言》、陆柬之的《读律管见》、清王明德的《读律佩觿》、明王肯堂的《律例笺释》、沈之奇的《明律辑注》、夏敬一的《读律示掌》等,引用颇多。这部书刊行后曾有过几种版本,现今所见,较好的为1922年徐世昌校刊的退耕堂本。是研究唐律和明律的重要资料。

唐明律合编

188 唐明律合编

清代的一部用比较方法研究唐律和明律的重要著作。作者薛允升。30卷。全书贯穿了扬唐抑明的思想,推崇唐律“集众律之大成,又经诸名流裁酌损益,审慎周详,绝无编倚踳驳之弊”,其于律义的表述,则“事理炳然,若网在纲”。批评明律之修订名为遵循唐律,实则多所窜改,致使唐律面目全非,名存实亡。在编次顺序上,以明律先后为序,每卷按原有篇目,先列唐律条文,再列明律条文,并附列唐、明两代有关令和例,以分析源流,比较得失。本书曾有多种版本行世,较好者为1922年由徐世昌校刊之退耕堂本。

☚ 大学衍义补   历代刑法考 ☛
唐明律合编

唐明律合编

清代比较法学著作。三十卷。清薛允升著。薛允升(1820—1901),字云阶,又字克猷。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咸丰进士,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和刑部尚书等职。博览群书,精通律学,著有《读例存疑》、《汉律辑存》、《薛大司寇遗集》等。
《大明律》颁行于洪武三十年(1397),距《唐律》施行已有七百余年,其间异同,足见一时刑政宽猛得失。此书将两者汇为一编,于《唐律》各律条后,罗列《大明律》中的相应律条,加以比较评论。认为两者不仅篇目、律条数不同,在编纂体例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大明律》之体例多仿自《元典章》,其七篇篇名除《名例律》与《唐律》相同外,余则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类。在内容上,《大明律》在惩治贼盗帑项钱粮等犯罪方面用刑重于《唐律》,处罚触犯一般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方面用刑则较轻。如《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大明律》的用刑及其范围均严于《唐律》,规定:“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父母、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卷十七》)《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而《大明律》的用刑则轻于这一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卷十二》)作者在比较后认为,“《唐律》集众律之大成,又经诸名流裁酌损益,审慎周详,而后成书,绝无偏倚踳驳之弊”,故“《唐律》为最善”。《大明律》则是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它“虽因于唐,而删改过多,意欲求胜于《唐律》,而不知其相去远甚也”(《例言》)。《唐明律合编》的比较研究,有便于人们对唐、明两律以及中国法制发展的了解。故徐世昌在《序》中称其“取唐、明律之彼此参差、轻重互异者,逐条疏证,以类相从”,“可识律之为用”。但此书仅对唐、明两律的法条进行比较,忽视了产生《大明律》的历史条件,未把它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考查,这是一大缺陷。法律是一种适时性很强的统治工具,社会情况的变化会很快引起内容的变更。明与唐相隔数百年,社会情况也为之大变,因此,《大明律》与《唐律》在内容上相比是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而与明代当时的社会情况相比,就不能简单认为是这样了。
有1922年徐世昌校刊的退耕堂本。商务印书馆于1937年将《唐明律合编》编入《万有文库》。197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再次印行,分上、中、下三册。

☚ 办案要略   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 ☛

唐明律合编

中国较早的对唐律和明律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清薛允升著。共八册三十卷,通过对唐明律逐条比较研究,探讨了犯罪的根源、法律的产生、法和道德的关系、唐明律的宽猛得失。对研究唐律和明律、了解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