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诗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勤于写作的诗人,“以万机之暇,游自艺文” (李世民《帝京篇》序),是他文艺创作的写照,现存诗近百首,约占唐代诸帝王的诗作五分之二。李世民诗集中有很多是被后人称誉为 “雄伟不群,规模宏伟,真可谓帝王之作,非儒生骚人之所能及” (明都穆 《南濠诗话》)的言志述怀之作,如 《帝京篇》、《经破薛举战地》、《出猎》、《伤辽东战亡》等。这些诗或叙武功,或写文治,风格或是深沉典重,或是直率明朗,而诗中表达的力戒骄矜、沉思自省、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贞观时期安定开明的政治局面,也表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代 “英主” 的襟怀与人格。李世民诗集中还有一部分为宫中咏物诗,如 《采芙蓉》、《赋得临地柳》、《赋得樱桃》等,这些诗或是描写宫中侍女们的水上游戏 (如 《采芙蓉》),或是用女子的眉喻园地垂柳 (如 《赋得临池柳》) ……虽然思想内容并不深厚,格调不高,但不轻浮,并没有如梁、陈等亡国之君所写的宫体诗那样表现色情的味道。总而言之,李世民 “文武间出,首辟吟源” (明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五),他的诗虽然处处矜持着帝王的尊严,缺乏动人的感情力量,但注重政治内容、讲究气质,讲究雅正,也有可取之处,而他以在政治上的地位,对诗歌创作的爱好、提倡以及杰出的创作成就,对初唐诗风的形成,起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