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兰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唐兰1901,一作1900—1979原籍江苏无锡,生于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唐兰1900—1979古文字学家、史学家。浙江嘉兴人。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代理系主任,故宫博物院设计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二十年代起,精心研究古文字学和甲骨文,有《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殷墟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著作。四十年代潜心研究战国文字和战国史,有独创见解。建国后,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大汶口文化己进入文明社会,此论点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工作,成果卓著。1976年以后,著有考证、探讨的论文二十多篇和专著《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上卷初稿),对青铜器的铭文考证和断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9年于北京病逝。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唐兰
唐兰
唐兰 浙江嘉兴人。字立厂、立庵。早年从王国维学甲骨文和金文。1931年首创用自然分类法整理古文字。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西南联大执教。并任故宫博物院特约专门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79年1月在北京病逝。著有《殷墟文字记》、《中国文字学》等。 唐兰1900~1978年字立厂,又作立庵、立盦。古文字学家。浙江省嘉兴县秀水兜人。幼时家贫,曾就读于商业学校,后改学医。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治经学小学。1929年在天津编《将来》月刊及《商报》文学周刊,同时自学和攻治古文字学。1931年至1948年间,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大学西南联大等。解放后历任故宫博物院设计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列部主任、美术史部主任、副院长等职。治学严谨,在古文字学,青铜器学、古代史、音韵学、文字改革等领域里都有建树。著述丰富,专著、论文达200多种。代表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西周青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异论》等。 唐兰中国古文字学家。1901年1月8日生,1979年1月11日卒。浙江省嘉兴秀水县(今嘉兴市)人。年轻时曾在江苏无锡国学专修馆就读三年。1932年开始在多所高校讲授古文字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故宫博物院,先后任陈列部主任、研究员、副院长等职。其主要著作有:《古文字学导论》(1935)、《殷墟文字记》(1934)、《天壤阁甲骨文存》(1939)、《中国文字学》(1949);《赵孟 唐兰 190 唐兰1901—1979古文字学家。号立庵。浙江嘉兴人。1920年就学于无锡国学馆。1924年在无锡任中学国文教员。1931年起开始在大学任教,先后任东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及西南联大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36年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任副院长等职。他从事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科研50余年,有专著多部,论文达170篇。所著《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对汉字的发展演变作了系统研究、影响极大。他提倡象形、象意、形声“三书说”,反对传统的“六书说”;又总结出考释古文字的4种方法:对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析和历史的考证,将古文字研究引向科学轨道。此外,他在青铜器、甲骨文、石鼓文、汉语音韵、文字改革及古文献整理等方面都有卓越成果。著述尚有《殷墟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等。 ☚ 王力 李方桂 ☛ 唐兰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在西周青铜器和金文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订正了一些器名,对一系列重要器铭作了考释断代。晚年参加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整理和侯马盟书的研究,颇有建树。著作有《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刻》等。参见“语言文字”中的“唐兰”。 唐兰1901—1979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浙江嘉兴人。1923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先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授三礼和古文字学。1940年任西南联大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专研古文字和商周铜器。主张突破说文体系,创造性地进行古文字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异论》、《天壤阁甲骨文存》、《殷墟文字记》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